北京养老床位空置2万张 集中式养老或成形象工程
2016/2/18 10:18:45
昨天,北京市政协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本市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调研报告》显示,政府大量资金投入机构养老,但机构养老床位目前约空置2万张,社区养老未得到应有重视,建议政府资金投入向社区和居家养老倾斜。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评估办法年内出台,届时老人入住公办养老院须接受能力评估。
机构养老
问题养老院内多健康老人建议应进行老人功能分级
机构养老,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进养老院养老。报告称,数据表明,在过去3年82亿元的政府投入中,有68.8亿元用于机构建设和增加床位的建设补贴,占投资总数的84%。但据估算,全市目前实际空置养老床位约有2万多张,“集中式养老或成政府形象工程”。
另一方面,养老机构接收的应以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为主,但目前66.3%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或半自理;80%以上老年人有离退休工资或有子女提供费用入住机构;而无依无靠,不得不来的只占9.2%。
“本市270万老年人是不可能都入住养老机构的。”报告称,对于政府来说,每张床位实际建设成本约55万元,任何社会都无力负担让大量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成本。
“发展以社区为平台的居家养老服务是大势所趋。”报告建议,政府资金投入应向社区和居家养老倾斜。同时,借鉴香港“安老服务统一评估机制”的经验,尽快对本市近300万老年人进行功能分级,为今后政府和社会组织按功能级别提供相应服务做好准备。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针对老人入住养老院的评估办法,目前民政部门正在制定中,年内有望出台。今后老人入住养老院必须进行能力评估,公办养老院也将重点接收失能、失智等政府兜底的困难老年群体。
补贴政策
问题养老助残券使用不便建议购买服务力度要加大
“已经出台的一些扶持措施需要深刻反思。”报告举例说,养老助残券在扣除后台的服务管理费用的情况下,每年超过6亿元的财政资金投入,带来的却是“老年人使用不便、财政资金使用不当、贫困老年人不解渴、富裕老年人看不上”的社会评价。
此外,政府购买服务、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目前仍不足,对养老支持存在明显短板,比如一些有资质、有专业、有能力的组织机构,没有或没有完全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已有服务商缺乏公开透明的竞争进入和退出机制;政府为老服务的购买目录清单没有公布等。
报告建议,应以此次“养老券变卡”为契机,重新调研和设计其发放和使用工作,保障这笔6亿元财政支出能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并为养老服务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同时,政府应加大购买服务力度,在政府服务缺位、需求紧迫的方面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将目前政府提供但水平效率不高的服务逐步转为政府购买服务,通过购买服务引导企业投身于养老服务产业。
社区养老
问题社区需求底数未摸清建议应列出养老服务清单
社区养老到底需要为老人提供什么服务?报告称,目前来说,对于社区养老的需求底数没有摸清,比如社区老年人低龄、高龄、超高龄各有多少;自理、半自理、不自理各有多少;老年人疾病状态怎样;家庭基本收支水平如何等等。
目前而言,社区仅能简单提供饮食、日间照料等服务,对家居服务、产品提供、陪送就医、文体娱乐、信息服务等鲜有开展,对老人心理抚慰、法律援助等精神服务几乎空白。
报告中称,《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3)》显示,28.8%受访老年人认为社区养老服务尚不完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陪护等基本需要难以得到满足,老年人活动没有适当的场所。
针对这些问题,报告也提出建议,社区应尽快查清底数,并采取专业化收集和常态化收集相结合、日常收集和定期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研,社区(村)设立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