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成功”却在术后两天死亡 上海东方医院遭患者家属质疑
2006/7/27 9:53:13


    “手术成功”却在术后两天死亡
   上海东方医院遭患者家属质疑
    原本想改善自己的晚年生活质量,不料却由于医院的一次手术,走上了死亡之旅。2006年6月23日,徐女士的家属向记者投诉医院存在过错,并对医院的治疗过程,特别是手术目的提出了质疑。为了了解事情真相,本报记者赶赴上海东方医院进行了调查核实。
事件: “手术成功”却在术后两天死亡
  2006年2月3日,徐女士与家人高高兴兴地过了60岁生日,由于自己有冠心病,在运动后会出现不适,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2006年2月6日,来到东方医院中德心脏中心内科办理了入院手续。 
  内科医生为徐女士做了检查。记者从入院记录上看到:“冠心病、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晰,精神可。两便如常,夜眠尚可,近期无明显体重减轻。”医生初步诊断为“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心功能Ⅱ级、 高脂血症”, 2006年2月7日,超声检查结果中量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2006年2月10日,徐女士被转到心脏外科。 
  2006年2月13日,影象诊断为“两肺纹理增多,心脏扩大”;CT影象诊断为“动脉硬化”,而心脏均“未见异常”。心脏外科的医生决定进行手术。2月17日,医生与家属谈话时术前拟诊为CAD,AS,MI,ASD (即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房间隔缺损),医生谈话对手术存在的一些基本风险作了说明,其女儿签字同意手术。
  2006年2月20日一早,徐女士被推进手术室,做换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另加搭三个桥的手术,主刀医生是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 
  手术时间长达13个小时,直到晚上20:15徐才被推出手术室。家属反映:“当时,医生告诉我们家属手术很成功,病人情况稳定,还须在监护室呆一段时间,家属暂时还不能见面。”记者从手术记录上看到:左胸和纵隔引流各一手术顺利,清点沙布器械无误,病人安返ICU。
  2006年2月21日下午,在监护室外焦急等待与亲人见面的家属却突然被告知,病人病危,正在抢救。家属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得目瞪口呆,不是说手术很成功吗?昨天还好好的一个人,怎么今天做了手术后反而病危了呢?
  2006年2月22日,家属被告知:抢救无效,病人死亡。事后,记者查阅了其死亡医学证明书中,死亡原因为:“a.高钾血症、心律失常;b.多脏器功能衰竭;c.低心排;d.DVR+CABC手术。”
家属质疑:医院目的不良  过失不断
  2006年2月23日,因争议,家属复印了病历,并封存了全部病历和手术记录,追究死亡原因。 
  家属反映,通过对这些病历的仔细阅读,发现东方医院存在很多过错:一是扩大手术指征,二尖瓣完全可以不换。2006年2月17日,心脏外科的医生与我们家属进行术前谈话中竭力向我们建议再多换一个瓣,把二尖瓣也一起换掉。医生向我们家属隐瞒了换瓣膜应该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医学原则,更不谈二尖瓣还有修复手术可供选择,有意隐瞒了置换人工心脏瓣膜的缺陷,夸大了换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为了掩饰术前检查的不够,手术指征不足的缺陷,医生在手术后书写手术记录时还做了手脚。因为二尖瓣疾病大都是由风心病引起的,如果病史中没有风心病的诊断,那换瓣的理由就站不住脚。尽管门诊医生、介入造影、超声、心电图等检查都没有得出风心病和二尖瓣狭窄的诊断, 主刀医师刘中民还是要让助手把这5位医生诊断中的“劳累型心绞痛,心功能Ⅱ级 ”篡改为手术前诊断:“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二是氨茶碱中毒,过度集中输入氯化钾造成死亡。在手术后院方在护理中严重不负责任、屡犯错误。 
  2006年2月21日12:00监护室医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Powered by wqCms5.9 with Wangqi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