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长”在苹果树上的城市 人均种果一亩地
2016/10/18 9:32:18
《又是一年苹果红》 宫晓琛/摄
栖霞市拥有人口66万,苹果种植面积却达到了100万亩,年产优质苹果200万吨,农民收入的85%来自果业。近年来,该市把苹果产业做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全市上下共栽一“棵”树,结出累累硕果。“全市人均种果一亩地,全国人均供果一公斤”正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栖霞栽培苹果已有100多年历史了,进入90年代,该市进一步扩大优质苹果的生产规模,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泉源”、“天誉”等苹果商标相继注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新的生产模式逐步推开,一个现代化的苹果产业化基地初具规模,栖霞苹果以种植面积、综合服务、果园管理、品种质量、总产单产和企业效益“六个全国第一”而名声大振,被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命名为“中国苹果第一市”、“中国苹果之都”等称号。近年来,他们又引进稀缺的早熟、中熟品种,形成了早、中、晚品种5:25:70的合理结构,拉长了苹果销售期。同时,推广普及了配方施肥、树下覆草、铺设反光膜等20多项先进的管理技术,广泛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推行绿色食品证书制度,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创建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市”,目前全市已有20多个企业拿到绿色食品证书,优质果率达80%以上。
苹果产量质量提高以后,栖霞市又全力打造苹果品牌,积极培育市场体系,帮助群众解决苹果销售问题。一方面,在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政府拿出2000多万元连续在中央电视台做了四年苹果广告,从2002年开始连续举办了十四届苹果艺术节,极大提高了栖霞苹果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市场开发,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果品营销队伍。目前,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果品经销企业达600多家,有5000多人从事果品经销、贩运,并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4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直销网点。同时,积极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千方百计把栖霞苹果推向国际市场。近年来,先后有35家企业办理了自营进出口权,苹果出口量连年增加,可销往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20多万吨,连续10年出口产量居全国之首。投资1亿元兴建的占地1200亩的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现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专业果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量达6亿多公斤,成交额30多亿元,可辐射带动整个胶东半岛,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市场”,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全国优秀果品批发市场”。
100万亩果园每年修剪下的废弃枝条有16万吨,这些废弃枝条以前只能作为烧柴,一堆堆、一垛垛地摆放在村民的房前屋后,既浪费了资源,又影响村容村貌。该市组织科技人员研究利用苹果枝条发展食用菌获得成功。为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他们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调了3名食用菌专业大学生,组成食用菌生产办公室;聘请西北农业大学的4位教授担任生产顾问,并出台优惠政策,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他们还先后与省内外客商签订食用菌销售合同,并在桃村镇、观里镇建起了食用菌加工厂。现在全市16个镇街区年培育食用菌2000万余棒,可直接为农民增收近亿元。
为充分利用废弃枝条,他们引进了由北京万华生态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人民币兴建的万华生态板业项目,主要以苹果枝条、麦秸秆、玉米秸秆、花生秸秆、花生壳为主要原料,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工生态环保型无甲醛板材。这种生态板不仅填补了我国秸杆人造板的空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而且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在高档建筑、家具、装修和包装等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可生产各类板材5万方,预计销售收入1.06亿元,利税2600万元。为解决城区供热问题,又引进了总投资4.2亿元的天力生物质热电项目,主要利用苹果枝条辅助混合枝条进行生物质发电,并利用余热向市区集中供暖。项目投产后,年设计发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