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现代化小学”卷入“毒跑道”风波
2016/5/31 8:27:34

在崭新的校园学习不到一个学期,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教科院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教科院附小)的近2000名学生又搬回了老校区。原因是陆续有学生出现流鼻血、呕吐、头晕以及过敏症状,家长们怀疑,这个新建的校园存在污染。
在与家长沟通后,成华区教育局决定,从5月30日开始,全体学生搬回老校区上课。成华区教育局副局长叶树文表示,作出这个决定是基于对学生健康负责的态度,但目前还不能确定学生出现的症状与教室装修、操场跑道有关联。
出现问题的孩子大多是低年级学生
搬到新校区一个月后,教科院附小二年级学生徐彬(化名)出现了经常流鼻血的状况,后来眼睛也开始红肿发炎。“孩子下午放学回家就很困,书包还没放下就快要睡着了。”徐彬的爸爸徐强(化名)回忆起那段时间孩子的状态时说。
一开始,徐强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以为是孩子调皮磕到了鼻子。可5月19日被拉入一个家长微信群后,他才意识到事情远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在这个有400多名学生家长的群里,大家讨论的大都是孩子的身体状况,有的还在讨论什么时候去医院拿孩子的身体报告单。出现问题的孩子大多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症状与徐彬非常相似:身上起红斑、头晕、流鼻血、眼睛红肿等。
“要是班上有一两个这样的病例还可以理解,但班上超过一半的娃娃身体都出现了这些问题,那就非同寻常了。”看着群里越来越多的家长说自家孩子被查出肝功能受损、肾脏严重受损等问题,徐强等一些家长开始担心:是不是新校园出现装修甲醛超标、跑道铅盐超标的问题?
另一个让他警觉的细节是,自己带孩子去成华区第三人民医院检查的时候,医生看了一眼化验单后,询问的第一句话便是:家里是不是新装修的?
“医生告诉我,环境方面可能有点问题,孩子的淋巴系统出了问题,多项指标都不合格。”徐强说,医生建议孩子先不回学校读书,休息以后再做观察。现在,他还打算再带儿子去别家医院进行复查。
后来,越来越多的低年级孩子因为各种症状被家长带回了家。
万伟(化名)的儿子盼盼(化名)就读于教科院附小一年级。搬入新校区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盼盼习惯抠鼻子,半月前出现左脚小指和无名指指缝脱皮严重的情况。最开始,万伟也没有太在意,以为是孩子习惯不好。直到加入家长群后,他综合各类症状,才意识到这个问题。
5月28日上午,万伟拿到了成都军区总院对儿子身体功能性的检查结果。盼盼的肝功能指标中,谷草转氨酶超标一倍。
儿子肝功能受损,万伟打算让他入院治疗,“暂时不能断定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不过孩子在入学前做了一些常规检查,显示一切正常。”万伟说。
目前尚无出现症状学生的准确数据。有家长估计,全校有几百例这样的情况。
5月30日,叶树文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公布的数据是,截至当天下午全校缺课98人,其中因病因事缺课人数近40人,家长报告有流鼻血、呕吐、头晕以及过敏症状的学生4人,家长未告知原因的有8人,其他孩子的家长告知是去体检了。
现有检测报告均显示正常
在网络上流传的一条帖子说,学校塑胶跑道味道很大、刺鼻,是否真正符合环保标准,呼吁学校督促跑道承建单位拿出相关的生产、采购、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情况说明。
今年2月,教科院附小投用的时候,成都当地媒体有诸多报道,其中不乏“成都‘十三五’第一校”“城北最现代化小学”这样的溢美之词。据介绍,新学校总投资5000余万元,占地面积约40亩,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有250米的环形跑道,还有10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近2000名学生,100余名教师。
公开信息显示,在学校投用之前,当地有关部门和领导曾强调过学生的健康和安全问题。该校官方网站的一则消息称,2015年12月,成华区副区长曹晓琼到学校调研时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极力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Powered by wqCms5.9 with Wangqi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