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严”中小学减负令出台 学生称没区别
2013/3/19 15:36:57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三至四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得超过30分钟……”开学公布的“史上最严”北京中小学减负令今起正式实施。东城、西城、石景山三个城区昨天也出台了细则。减负令“试行”20余天,记者近日调查多所学校和部分师生、家长发现,小学低年级的家庭作业确实在减少,甚至为零,但高年级减负则打了折扣,学生压力仍不小。有专家指出,减负令深入落实还有赖于当下中高考评价体系的改革。
晨报讯(记者 李佳 王斌 王璐)昨天,东城、西城、石景山发布了各自的“减负工作实施具体方案”。
东城区教委要求,小学除语文、数学、英语每学期期末可以举行一次全校或全年级学科考试外,其他课程不得组织考试。初中各年级每学期只能组织期中、期末2次全校或全年级学科考试。小学各学科和初中考查学科的成绩评定推行等级制。学校、教师不得按考试分数给学生排列公布名次。义教阶段禁止学校采取或变相采取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全区不在小学各年级组织选拔性或与升学挂钩的统一考试;除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外,全区不在初中其他年级组织统一考试。学校要积极推行分层选择性考试与优秀生免试等制度。
在作业量上,东城区特别规定,五、六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除语数英外,其他学科不留笔头作业,每日作业总量由年级组长或班主任协调控制。另外,东城区从现在起到2030年,将设置文化艺术学院、科学技术学院、体质健康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四个青少年学院,采取双学籍制培养有特长的学生。 同时构建“十百千万”课程建设工程,对拔尖创新人才、特长学生等进行培养。
西城区要求规范全区中小学各类考试,不符合文件要求的考试立即停止。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校、教师、班级、学生进行排名。在义教阶段,学校不得采取任何形式的考试、测试、面试选拔学生。校长是减负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每学年需上报课程实施方案及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由教委中小教科审查备案。
石景山区除落实北京市教委有关减负的相关细则外,还特别提出要逐步建立健全全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制度;完善评价表彰机制,将减负增效和学生体育健康工作纳入学校领导、教师年度考核。
课时:初中生还超标
记者近日随机采集了海淀、西城、通州三个城区的7份中小学课程表,其中,西城区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课程表周课时达到28节,三门主课的周课时达到16节,双双超过“一二年级周课时不超26节,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程不超15课时”的规定,另有两份初三学生的课程表周课时均为40节,远超周课时不得超过34节的标准,其他学校则全都达标。
“第七节课没了,午休时间长了。”海淀某小学四年级的陈同学说,上周三,学校给所有家长发了贯彻减负令执行的“家长信”,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所有年级放学时间提前15分钟,上学时间则要求“只需要在7点半到8点之间到校即可”。
减负令对在校学习时间也做了明确规定:小学生不超6小时,中学生不超8小时,学校不得早于8点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在记者调查的数所小学里,小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均达标,但初中孩子就没这么幸福了,“孩子早6点50分到校,晚6点半放学,一天得上9节课。”儿子在通州某中学上初三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自己所知道的初中孩子基本都是这个作息表。
作业:减负令见成效
“2月28日:数学书P1.2.3,练习册P3,英语唱P3歌,语文预习第三课……”这是海淀区某小学一个二年级孩子的家庭作业,不过这种情况在上周有了改变,刘同学告诉记者,现在学校已经不再布置家庭作业,只留少许预习和阅读。“最大的变化是,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的作业不见了。”孩子爸爸表示。
孩子在西城上一年级的家长刘女士称,学校从开学起就已经不再布置家庭作业,“不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