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的网络犯罪:冒充企事业单位下撤稿函,删帖超千篇
2019/10/13 11:53:18
拙劣的骗子冒充法制周末编辑部向法讯网发函删帖
前不久,上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收到多封举报信,和以往颇为不同,这些来自媒体的举报内容显示:有违法犯罪人员假冒举报中心名义,向多家属地网站发送撤稿删帖邮件。
题图:网络配图
考虑到此事极有可能存在有偿删帖嫌疑,上海市委网信办很快通报公安机关。于是,一起假冒企事业单位和媒体等名义,在全国范围实施有偿删帖的新型网络犯罪案件浮出水面。
5月中旬,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获悉,警方近日已破获了这起新型网络犯罪案件,该案涉及20余家媒体及近百家网站。这起案件的侦破,也成为上海市公安局开展“净网2018”专项行动以来的一项重大成果。
“这种案子还没碰到过,以前这种类型的案子充其量是花钱有偿删帖,没见过冒充媒体和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侦办此案的上海市公安局网安总队五队中队长江圣杰感概,截至案发,这一犯罪团伙有偿删帖千余篇,非法获利达300万余元。
目前,上海警方已将魏某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全数抓获。魏某某、某某两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现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蒙某某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郭某某被公安机关依法取保候审。
20余家媒体曾被要求删稿
案件初露端倪,来自上海市委网信办的一则通报。据上海公安网安部门介绍,2018年1月,网安部门接市委网信办通报,称有人假冒“上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名义,向属地网站发送要求撤稿删帖的邮件,存在有偿删帖的嫌疑。据此,公安机关随即展开调查。
经过持续2个多月的侦查,警方摸清了这一团伙的犯罪事实。江圣杰向记者介绍,犯罪团伙中魏某某是组织的核心人员,他通过单线联系操控团伙,而其他成员则分工协作、互不相识。
犯罪活动的大致脉络是这样的:魏某某先是对外号称自己可以删帖,从一些被爆负面新闻的公司接单,然后通过其他团伙成员伪造原创媒体的法律文书,甚至国家机关的公文,送到网站平台要求撤稿,得手后获得报酬。
公安机关的调查显示,从2016年底开始,犯罪嫌疑人魏某某伙同其团伙成员,伪造律师函、报案回执、营业执照等各种各样的法律文书,为有偿删帖准备相关材料和凭证。
有时冒充原创的新闻媒体,有时冒充企事业单位,以各种名义要求平台网站撤稿删帖,涉及20多家媒体及近百家网站。截至案发,这一团伙有偿删帖千余篇,非法获利达300万余元。
“放心吧,24小时内(删)掉”
上海公安网安部门调查发现,该团伙有偿删帖的内容主要为金融类企业的负面信息。
他们从网上接单后,首先以涉事公司名义要求网站删帖,如未得手,则以首发媒体名义要求转载媒体删帖,如仍未得手,则冒充“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等部门的名义,向媒体施压要求删帖。
“最常见的方式还是冒充企业,伪造证据,以被曝光企业的名义直接要求媒体撤稿。”江圣杰告诉记者,该案中,这一团伙以企业名义伪造文书,非法删除700余篇媒体文章。
伪造企业什么样的法律文书能让媒体撤稿?警方通过一则典型案例作了介绍。
2018年3月,某P2P公司法人代表被爆出负面新闻,为避免引发投资人挤兑,该公司希望删除网上的负面文章。很快,魏某某就通过QQ获知情况并接单。他的QQ聊天记录显示,每条帖子他开价5000元,当时该公司这一负面报道共在6家平台网站发布。
“放心吧,24小时内(删)掉”,魏某某通过QQ聊天,轻松应承了这家公司所有删帖需求。
紧接着,他先指导某某以“有人故意造谣、诽谤公司&rdq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