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5年,他们说出武昌人的心声
2017/10/17 10:07:21
楚天都市报讯 五年拼搏砥砺,五年春华秋实;五载奋发图强,五载辉煌篇章。过去的这五年,之于首义之区的武昌,留下了太多的诗篇和印迹:这五年,武昌人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描绘出了前所未有的壮美画卷。这五年,是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是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形象快速提升的五年,是人民幸福指数快速上升、得到更多实惠和进步的五年……
今天,让我们走近8位市民,听听过去这五年,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以及,他们对武昌的爱。
科技创业者余黎
扎根创业沃土企业如沐春风
探访》》
位于武昌静安路上的5.5创意产业园,随处都可以感受到青春活力和创业朝气,这里是武昌区“双创摇篮”。每天,这栋26层的大楼内都是一片忙碌,100多家企业在这里成立、孵化、走向市场继而成为行业翘楚,一颗颗创业种子在此孕育。
作为一名年轻的创业者,余黎是幸运的,他带领的团队在创业初期拿到了一笔不菲的风险投资。余黎说,这要感谢自己所在的5.5创业园区。
2015年初,余黎注册了雷云科技公司,进军热门的VR/AR游戏行业。半年之后,余黎筹集的30万元种子资金几乎快要耗尽。了解情况后,园区迅速为其出谋划策,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服务。很快,多家投资企业迅速与其联系,余黎的项目最终被一家风投公司看上,一个月的时间就实现签约放款。
除了得到产业园的帮助,余黎还享受到了政府的多项优惠政策,他不仅得到了8万元的创业项目奖励金,还获得相关部门全额退免房租的福利,“我愿意扎根于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创出更大的一番事业来。”
【盘点】
过去五年,武昌区高新技术企业从20余家增长到100家,其中,民营企业占到70%。一批存量民营企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武昌重点发展科技文创产业领域的领军企业,该区还引进一批国内知名创孵机构,嫁接双创优质资源,引导支撑地区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老武昌人顾虎城
江南新核心越来越有“国际范”
探访》》
走在积玉桥街头,闹中取静的内沙湖悠然恬静,湖边垂柳依依、凉风习习,万里晴空上,朵朵白云吸引了不少市民拿出手机拍摄,好一幅美景。近年来,该区积极推进老旧城区改造,水更清,天更蓝,城更美,是武昌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缩影。
顾虎城是一名老武昌人,小时候,他家住积玉桥的原武汉印染厂宿舍,这里曾是国有纺织企业云集之地,因污染严重,居住环境并不理想。1987年,顾虎城来到原武昌纺器厂纺织研究所工作,并顺利分得住房一套。相比于以往,新的居住条件可谓是大大改善。
顾虎城的女儿在德国工作,2010年之后,他开始跟随女儿长期在国外居住。2016年,他回到武汉,武昌的变化让他既欣喜又意外。与周边拔地而起的新建小区、高楼大厦对比,当年的宿舍显得些许陈旧。顾虎城四处比较,最终用积蓄在积玉桥购置了一套房产。“这个小区就是在武汉印染厂的原址上建造的,我很喜欢这里。”
如今,这一带被划入武昌滨江文化商务区,他感慨:“武昌这几年的发展真是很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越来越有国际大都市的范儿。”
【盘点】
五年来,武昌大力推进城建跨越工程,大规模推进城区更新改造,滨江商务区、华中金融城、武昌古城3大片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目前,该区正在系统推进智慧城市、地铁城市、快速路网等项目建设,形成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适应的承载能力,打造江南新核心。
烧饼哥林永彬
规范人性的执法让我倍感温暖
探访》》
武昌黄鹂路,这条千余米长的小路上,商户门面林立,居民区密集,但这里几乎看不到出店经营、占道摆摊等问题,双向两车道的道路虽不宽敞,但通行有序。
31岁的林永彬,外号叫烧饼哥,在黄鹂路经营着一家烧饼店。说起自己的“从商”经历,小林一脸感激,“真是多亏了这群热心的城管队员。”前不久,林永彬拿到工商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