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医疗救援科学高效有序有力
2017/8/15 15:50:53

2017年8月8日21:19分,阿坝州九寨沟地震发生后,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精神和省卫生计生委的统一安排,绵阳市卫生计生委迅速响应,科学安排,积极组织开展医疗救治、伤员转运、卫生防疫、医卫保障等工作,被赞社会各界称赞科学高效有序有力。
应急反映快速高效
灾情发生后,绵阳市卫生计生委迅速反应,切实做好救援部署。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8.8”九寨沟地震灾后医疗救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九寨沟前方协调组、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治组、疾控和卫生监督组、信息宣传组,动员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力量做好救援准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层层压实救援任务,确保救援有序高效。
绵阳市共组织4批次10支救援队伍,共50辆救护车2辆防疫车、209名医务人员驰援灾区。
8日22:04分,由绵阳市卫生计生委分管副主任带队,紧急组织市中心医院、四○四医院、平武县人民医院、平武县中医院4支医疗救援队的急诊急救、骨伤专家,连夜奔赴灾区。
9日凌晨2:00,平武县救援队作为第一支抵达灾区的医疗救援队伍,成为现场救治急需力量。
市中医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江油市人民医院、市中心血站4支医疗救援队随后集结出发,绵阳市胸外、脑外、输血专家,以及急救物资奔赴灾区,在现场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绵阳市卫生计生委连夜安排市中心医院、市三医院、绵阳四○四医院、市中医医院、市人民医院、市骨科医院、江油市人民医院、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江油市中医院、九○三医院、平武县人民医院、平武县中医院等12家医院即刻做好伤员接收准备,作为伤员后送定点医院,在3小时内留出床位350张,设立救灾病人专用通道,安排专门诊疗病区,成立院内救治领导工作组,备齐急诊急救器械和物资,全面做好接诊准备。
绵阳市卫生计生委连夜安排加强采供血工作。加强宣传招募、团体献血招募,加强献血屋采血力量,延长采血点工作时间等举措,8-10日全市共有918人参与无偿献血,献血量达275800毫升。
现场救灾稳妥有序
设立九寨沟前线救援指挥部。救援队伍到达后,由派出委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立即成立指挥部,对灾区现场的医疗救治、工作协调、信息互通、伤员转运、情况报告等方面统筹指挥和组织安排。
全力开展现场伤员处置。医疗救援队抵达灾区后,立即开展检伤分类、病情评估、诊断治疗等工作。截至8月10日15时,绵阳市在九寨沟县现场救治伤员163人次,其中开展手术13例、急诊清创缝合70人次、外伤止血包扎15人次、骨折固定6人次、制定危重伤员治疗方案9人次、现场输血救治2人次,成为灾区伤员救治的主力军之一。
加强沿线撤离游客医疗保障。印发《“8.8九寨沟地震灾区游客撤离沿途医卫保障方案》,责成绵阳境内绵九环线沿线医疗机构负责提供医疗救助服务,共设置医疗救助点36个,安排医务人员142名,并在其中的10个固定医疗救助点安排救护车辆驻点,为震区撤离人员护航。各医疗救助点设立醒目的统一标识,备齐外科常用及防暑降温药品器械。截至12日9日共提供医卫保障服务1453人次
伤员转运平稳实施
按省卫生计生委统一部署,绵阳市卫生计生委第一时间做好伤员转运安排。绵阳市卫生计生委医政科科室负责人全面负责协调前、后方指挥部相关救援事宜,作出伤员人数、伤情、救治需求等情况收集、汇总,确保数据来源、口径一致。
绵阳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统一调度转运车辆。8月9日,共调集5个县市区、8家市级医疗机构20辆救护车90名救援人员奔赴灾区转运伤员;8月10日,又再次安排3个县市区、7家市级医疗机构20辆救护车62名救援人员奔赴灾区转运伤员。
绵阳市卫生计生委建立转运伤员节点报告制度。要求伤员转运救护车到达灾区、接收伤员后离开灾区、到达平武和江油的重要路段时、重要节点均实行报告制,确保大型转运队伍有序按时到达指定救治医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Powered by wqCms5.9 with Wangqi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