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了78年的“团聚”
2017/9/20 9:59:53


  丘柳英(左一)走进烈士陵园祭拜丘经纬。本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丘经纬留下的唯一一张遗照。
  “亲阿爸,亲阿爸,女儿来看您了……”9月10日,在河南淅川县烈士陵园,78岁的丘柳英跪在丘经纬墓前用客家话哭喊道。
  从广东梅州蕉岭蕉城镇马鞍村到河南南阳淅川县荆紫关镇,这3000多里寻亲路,丘家三代人“走”了70余年。为了这一次迟到的“团聚”,丘柳英一连好几天都难以入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无数受到号召的热血青年奔赴抗日战场,梅州人丘经纬也从南洋回国从军,最后英勇牺牲。2014年,国家首设每年的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以此缅怀先烈,提醒人们勿忘国耻。也因如此,丘柳英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她从未谋面的父亲的墓地。
  三代苦念
  9月12日,回到蕉城镇马鞍村家里的丘柳英,心情舒畅多了,露出久违的笑容,坐在门口和几位老姐妹闲聊。
  丘柳英对父亲模样的印象仅停留在一张泛黄照片上。照片上的父亲一身戎装、年轻英俊,有些儒雅之风。打从出生起,丘柳英就没见过父亲,但不止一次想象过父亲的样子。
  在丘柳英出生前,丘经纬曾回过两次家。第一次是1934年,他回家养病,一年后有了大女儿丘垦英。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家是1938年,丘经纬护送在南口抗战中牺牲的五叔丘嵩的遗孀回家,曾短暂休养。
  没等到丘柳英出生,丘经纬就因任务返回了部队,没想到这一走,竟成为了永别。直到丘柳英母亲和姐姐先后离世,都没能与丘经纬再见一面。
  丘经纬有9个兄弟姐妹,小学毕业后,他就跟着三叔到马来西亚学习经商。提起大哥丘经纬,90岁的丘祺昶记忆并不多,只记得大哥从小对弟弟妹妹就很严格。在丘祺昶印象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父亲曾写信给大哥,诉说国家危亡,希望他能回国。在父亲和五叔丘嵩的影响下和当地蕉岭同乡会的动员帮助下,丘经纬回国从军,先后考上了中央陆军步兵学校和工兵学校。
  1945年,一家人突然收到丘经纬部队来信,告知丘经纬已经牺牲。丘祺昶说,对于牺牲的细节家人都不了解,“只知道在淅川县牺牲的,地方叫羊爬山,埋在一座庙旁,如何战死的都不清楚”。
  丘经纬牺牲后,留下孤儿寡母,生活艰难。因此,丘柳英3岁时不得不寄养于姑姑家中。丘柳英说,姐姐生前曾告诉她,母亲常常思念父亲,有时会拿起父亲用过的毛巾贴在脸上,说那上面有父亲的味道。
  青山依旧,忠骨难寻。丘祺昶说,母亲临终前把几个儿女叫到床前,叮嘱他们一定要找到丘经纬的埋身之地。丘柳英的姐姐还在世时,也曾坚持要去找父亲的墓地,她的儿子劝说她“让年轻人来找”,没想到被臭骂了一顿,“我要找我的爸爸”。
  两地寻亲
  丘家人的寻亲之路从未停止。
  关于丘经纬的下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丘家人就通过熟人四处打听,但始终无果。
  为寄托哀思,丘家人特地为丘经纬准备了一个衣冠冢,将他和他的母亲葬在一起。每年八月初一是当地祭祀祖先的日子,丘家人都会到祠堂里祭奠丘家的这位抗战英雄。
  2016年8月,丘经纬的侄子丘发强、丘发东两兄弟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篇为抗战英烈募捐倡议书,里面提到的细节都与丘经纬的信息很吻合。丘发东立马联系上对方,基本认定就是苦苦寻找多年的家人。这让丘家人激动不已。
  同年10月,等不及的丘发强、丘发东到淅川实地走访确认。那一次,他们给大伯带去了家乡的水、土和糕点,还有仅存的那张照片。
  2017年9月2日晚,淅川县志愿者打电话给丘发东,邀请他参加当地活动,祭拜大伯丘经纬。还没来得及跟丘柳英说,9月3日一大早,丘发东就接到了她的电话。丘发东如实把淅川县的邀请告诉了丘柳英,78岁的老人听到后,口中反复念叨着:“一定要去,一定要去,不然就没机会了。”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Powered by wqCms5.9 with Wangqi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