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离退休三年内 干部不得任职兼职协会商会
2016/6/22 7:49:34
6月15日,上海召开了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第一批试点暨加强社会组织内部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意味着上海的脱钩改革正式拉开序幕。首批245家条件成熟的行业协会、商会将开展脱钩试点,计划今年9月底完成。
有行业协会负责人称此次脱钩改革为“历史性的改革”——随着几十年来与政府“挂钩”的运行管理模式终止,行业协会商会将踏上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不仅要探索建立新型法人治理结构,还要更好地服务企业,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剑指简政放权“最后一公里”
长期以来,不论是全国性还是地方性行业协会商会,大多由各级政府主办、主管。在政府支持下,不少行业协会商会直接承担着一部分行政职能。一些退下来的领导到行业协会商会任职也颇为常见。
去年中办、国办印发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指出,“目前,一些行业协会商会还存在政会不分、管办一体、治理结构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创新发展不足、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
由于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的职能边界不清晰,在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政府下放的部分行政审批权限被一些中介机构截留,通过简政放权为市场腾出的空间被一些中介组织占据,变成了权力寻租的空间。这样一来,行业协会商会功能出现了异化,变成了实质上的“二政府”。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在15日电视电话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却交给了挂靠行政机关的行业协会商会。有的部门仍间接管着一些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造成很多错位、越位、“中梗阻”,使改革效应难以充分释放。必须通过脱钩改革,打通简政放权的“最后一公里”。
可见,脱钩改革的核心就是去行政化,通过斩断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的利益链条,为权力瘦身,为企业减负,为市场腾位,让改革成效真正落地。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认清形势”,显示出改革大势不可阻挡。
实际上,推动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服务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推进放管服改革一直是本届政府关注的重点。在3月举行的上海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全面完成审批中介服务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被列为今年本市审批制度改革的四个方面重点工作之一。杨雄强调:“脱钩要全面,该脱钩的中介服务机构必须全部脱钩,一个都不能少。脱钩要彻底,机构、职能要脱钩,人员、财务、资产等也要脱钩,不能藕断丝连。”
总体看,此次改革剑指行业协会商会,关闭了“后门”,实现了改革全覆盖,体现了政府推进简政放权的决心,也是注重改革实效、增强企业主体获得感的体现。
约束领导干部任职兼职
从历史上看,上海在加强政社分开改革方面,已有过诸多探索。
2002年,上海率先在行业协会推行政社分开,要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从行业协会中退出。2009年,政社分开的范围从行业协会拓展到企业协会、部分商会,要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在协会中担任任何职务,基本实现了“人员、机构、财务、资产”四分开。
在此次全国部署的脱钩改革中,上海是首批进行改革的六个省市之一。从纳入上海第一批试点的245家行业协会商会看,市级92家、区县153家,主管单位涵盖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市住建委、市民政局、市体育局、市政府合作交流办等部门。
根据中央“脱钩总体方案”,将按照“五分离、五规范”要求推进改革。一是机构分离,规范综合监管关系,取消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商会的主办、主管、联系和挂靠关系,保障行业协会商会独立平等法律地位,鼓励行业协会商会优化整合。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