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整治口岸执法者收好处费 凭祥101人退缴115万
2016/9/9 6:28:43
在今年开展的“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党组织和纪检机关探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既以“零容忍”态度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又抓早抓小,通过谈话提醒,层层传导责任压力,把问题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此外,对党员干部的违纪行为给予综合考虑、区别对待,帮那些对党还怀有深厚感情,能够主动交代问题、积极弥补错误的党员干部“卸包袱”,体现组织的严管厚爱。
层层开展约谈,压实“两个责任”
干部犯错误,组织有责任。“四种形态”既是对党委落实主体责任的要求,也是对纪委履行监督责任的部署。“两个责任”落实不好,“四种形态”只能是空中楼阁。2016年2月22日,自治区纪委召开集体约谈会,对“两个责任”落实不力,导致“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推进缓慢的8个市纪委书记和29个县(市、区)党委书记、纪委书记进行了约谈。
“原先我以为监督执纪问责只是对纪委提出的要求,这次自治区纪委约谈会后,我对以往的工作进行深刻反思,作为地方党委一把手,必须主动扛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发现党员干部违纪,该出手时要出手,决不能冷眼旁观、任其发展,否则就是失职,会害了我们的同志。”经过约谈,凭祥市委书记邱明宏有了新的认识。
说到不如做到。6月3日,自治区党委、纪委部署开展边境口岸执法部门人员违规收取“好处费”问题整治工作,作为今年专项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同步推进。对于这项工作,邱明宏亲自上阵,对26个边境口岸执法部门一把手集中约谈,把压力层层传导到基层,压实到一线。约谈后短短1个月,凭祥市边境口岸执法管理部门有101名干部职工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并退缴“好处费”115万元。成效的背后,正是当地党委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带头执行、全面推动、督促传导作用,落实管党治党责任,运用第一种形态的具体实践。
这样的变化不仅在凭祥。全自治区14个地级市、110个县(市、区)党委书记主动扛起责任,既挂帅又出征,及时听取汇报,专题研究部署,加强跟踪问效,切实解决重大问题,协调运用“四种形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担起来、落下去,做到责任覆盖无盲区。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4693名党员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交代问题,退交违纪款2.15亿元。
在自治区各级党委的带领下,纪检机关加强统筹协调,整合部门力量,查处典型违纪问题,推动形成自治区、市、县、乡、村和部门“一盘棋”的工作格局。2016年2至6月,自治区市、县、乡三级纪检机关立案数大幅增长,部分市县一个月的立案数就超过去年全年立案数。
保持高压态势,惩治腐败“零容忍”
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是实践“四种形态”的应有之义,也是重要的基础和保证。在专项工作中,自治区各级纪检机关出重拳、下猛药,治“病树”拔“烂树”,对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坚决以“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不设上限,让已违纪者受到追究、付出代价,让想违纪者受到震慑、悬崖勒马。
专项工作中,自治区各级纪检机关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对十八大以来信访举报件进行大排查、大清理、大起底,共排查出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线索2.7万条,按五类标准处置13294条。据桂林市兴安县纪委书记刘先锋介绍:“我们把‘开门问诊’与明察暗访齐发力,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民生资金使用、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及窗口行业领域中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过筛子’排查,力求问题线索一个不落。”
面对性质严重、影响恶劣或者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线索,自治区纪委进行挂牌督办,问题不解决不销号,群众不满意不过关。截至目前,自治区纪委已开展督办5批次,聚焦220件重点问题线索。各市、县纪委梳理重点问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