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的学生。图片来自网络
央视新闻官方微博5月29日消息称,针对日前榆中县小康营乡学校45名学生出现“尿汞超标”一事,经调查,此前学生们曾把在一处废弃工厂捡来的水银带到教室玩,目前工厂负责人已被追责。
据《西部商报》5月26日报道,榆中县小康营乡学校45名学生出现全身红疹,后被检为“尿汞超标”,3人被确认为”急性轻度汞中毒“。
《西部商报》报道称,榆中县委宣传部于25日对此事进行通报,称事发后,当地卫计、教育等部门已采集血样送省、市疾控部门检测。另外,榆中县按照国家省市县4级医疗专家制定的诊断治疗方案,对45名住院学生进行了驱汞治疗,学生病情稳定,无不良反应发生。5月24日,第一批3名学生尿检合格已出院。
上述通报称,经公安机关调查,该事件最先系4月24日该校五年级3名学生自行进入原榆中县小康营华康水泥厂玩耍时,在厂区捡到一容量约50毫升的瓶子,内装液体汞约30毫升。其中一名学生出于好奇当晚将瓶子带回家中,家长发现后将其扔掉,以免发生危险。次日上学时该学生又偷偷将扔掉的汞瓶拾回带到学校,并将瓶装汞分散给同班同学玩耍,造成部分学生接触汞。至5月10日,该班接触到汞的学生开始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澎湃新闻网
本文地址:http://www.zfxw.com.cn/JiaoYuYuFa/2016-05/1263.htm,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