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大熊猫“脱险” 国家林业局:仍为濒危物种

[日期:2016-09-06] 来源:www.zfxw.com.cn-  作者: [字体: ]
广告联系电话/微信:15652113111

大熊猫“脱险” 国家林业局:仍为濒危物种

新京报制图/许英剑

大熊猫“脱险” 国家林业局:仍为濒危物种

4月20日,成都80后饲养员梅燕,从业八年的她,先后喂养过50多只大熊猫,为照顾熊猫操碎了心。图/视觉中国

新京报讯 (记者信娜)大熊猫不再濒危?近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以下简称IUCN)宣布将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易危”。9月5日,国家林业局回应称,大熊猫仍为濒危物种,需加大保护力度。其指出,IUCN发布的降级消息,是根据相关数据和技术指标,从理论做出的判断。

大熊猫由“濒危”降至“易危”

IUCN将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由濒危将至易危,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关注。为何降级?IUCN相关专家曾回应,大熊猫野生种群缓慢恢复,且也得益于对偷猎的打击和栖息地恢复。

据介绍,该组织会定期发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作为衡量全球主要物种生存状况和受威胁状况的清单。其将物种濒危等级由高到低分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和无危7个级别。

记者从该组织官网了解到,其会根据一定指标,从而判断物种是否濒危,如种群成熟个体数量、分布区及一定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等。

与大熊猫相类似,藏羚羊的濒危等级也被降级。IUCN决定将其从濒危降为近危,降级程度甚至大过大熊猫。

国家林业局称大熊猫仍为濒危物种

大熊猫濒危性被降级,四川省林业厅对此曾回应,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当前和过去大熊猫保护工作的肯定,并表明“降级”跟圈养种群增长没有任何关系。

但降级并非代表保护力度的下降。国家林业局9月5日表示,大熊猫仍为濒危物种,仍需加大保护力度。

其相关负责人解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将大熊猫濒危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是根据相关数据和技术指标,从理论上做出的判断。国家林业局作为大熊猫保护管理部门,着眼于实际工作情况和保护形势,认为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

焦点1

大熊猫此番“降级”有何影响?

对保护措施和重视程度影响有限

此次IUCN对大熊猫濒危等级进行降级,采访中,多位专家均表示这说明过去中国对大熊猫的保护取得了一定效果。

中国环境科学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生告诉新京报记者,从“濒危”变为“易危”,说明大熊猫的保护状况向好的方向发展。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徐海根介绍,等级下降主要参考指标为种群数量及分布范围。李俊生说,大熊猫种群数量增长,栖息地面积有所提升。

根据国家林业局统计数据,2015年年初公布的中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从2003年的1596只增加到2013年的1864只,增长了16.8%;圈养种群数量从164只增加到375只。

对于该组织的评级效力,李俊生介绍,IUCN为半官方的国际组织,包括多个成员。作为政府在科研和管理上保护野生动物的参考指标,“评级下降对保护措施和重视程度影响有限”。

焦点2

大熊猫保护是否会发生变化?

我国大熊猫保护将继续加强

徐海根认为,大熊猫评级变化,保护措施不会有大的变化,很大程度仍会保留现有的保护机构及自然保护区。但他猜测,如果濒危性下降,保护经费投入可能会有所减少,会把资源更多关注在其他濒危物种上。

9月5日,国家林业局明确回应,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将大熊猫保护等级降低还为时过早。

相关负责人介绍,大熊猫仍受到多种因素威胁,并将栖息地碎片化作为威胁大熊猫生存的主要因素。其表示,部分局域种群仍面临生存危险。

据了解,大熊猫仅分布于川、陕、甘三省的狭窄地区,由于自然隔离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大熊猫野外种群被分割成33个局域种群。其中,具有高度灭绝风险的局域种群有18个,个体数量小于10只。

此外,大熊猫局域种群基因交流受阻、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保护管理能力仍不足等方面也在制约大熊猫保护。

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解释,以气候变化为例,根据IUCN的消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未来80年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竹林有三分之一可能会消失,将对大熊猫的生存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位负责人说,从目前来看,大熊猫所受的威胁以及濒危状况仍然不可忽视。如果降低其保护等级,保护工作出现怠慢和松懈,大熊猫种群和栖息地都将遭到不可逆的损失和破坏,已取得的保护成果会很快丧失,特别是部分局域小种群随时可能灭绝。

这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仍需继续坚持不懈地加强大熊猫保护工作。我国计划开展大熊猫及栖息地保护工程建设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等工作,加强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促进野生种群复壮,提升大熊猫保护管理水平,推动大熊猫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焦点3

濒危动物到底如何确定?

“红色名录”有多个不同版本

在多位专家看来,动物的等级评定是一个非常动态的过程。李俊生解释,评定级别非常动态,会根据当年的动物种群等情况随时调整级别。以IUCN评级为例,每段时期,其均会通过种群数量、栖息地变化等调查数据,套入一定指标进行评估。

徐海根认为,从此次评级结果来看,多少说明中国保护大熊猫有一定成果。但李俊生说,上述国际组织评级结果对各国最终确定的保护措施影响甚微。

李俊生称,以中国为例,我们常常提到的濒危物种,是指环保部定期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他解释,这套名录的评估标准类似上述国际组织的标准,但做出适当矫正。“是从生物本身生存状态出发进行评估的”。

在李俊生看来,这与林业局及农业部参与评出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评判指标有所不同。他解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更多从种群数量及经济价值进行评估,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是从生物本身的生存状态出发进行评估。

该名录将野生动物保护提升至法律层面。记者了解到,如果违反相关法规,例如捕杀或倒卖名录内所列的野生动物,将受到法律制裁。

本文地址:http://www.zfxw.com.cn/Shehui/2016-09/7777.htm,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赏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2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内容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