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曾是中国自然生态最好、最洁净的海域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沿岸地区开发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填海造地现象普遍,化工和重金属污染不断增多,陆地面源污染呈现上升趋势。作为衡量海洋生态的重要指标,红树林和近海鱼类均在不断减少,北部湾海洋生态保护压力剧增。
红树林面积每年锐减0.7%
“以前这里是一大片一大片绿油油的红树林,现在已经所剩无几,刚种下的红树林,要很多年才能长成,有的还不一定能存活。”望着眼前这片刚种下的红树林,广西北海冯家江附近的渔民老黄忍不住一声叹息。祖祖辈辈都是以出海打鱼为生的渔民,老黄深知红树林的作用。他说:“尤其是台风天,红树林为整个近海岸防风抵浪。”
老黄说,10多年前,冯家江附近的红树林就开始被破坏,随着围海造田、水产养殖和景区开发等活动的开展,现在的风景已经大不同于儿时。记者在冯家江入海口看到,这里的红树林稀稀疏疏,有的已经枯死,有的已发黄,旁边一片低矮新种的红树林看上去显得十分单薄。
不光在北海,记者在防城港北仑河口、钦州湾等地采访时发现,这些地方的红树林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从事红树林研究已经20多年的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任范航清告诉记者,以前北部湾海域红树林很少遭受虫害,而这几年,北部湾多地都曾发生“团水虱”等病虫害导致红树林大面积受灾,这在全球都很罕见。去年9月,北部湾海域红树林爆发了严重的虫灾,数千亩红树林受灾,一些生长长达数十年的红树林枯死后不得不烧毁。
记者了解到,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广西、海南、广东、福建和台湾等地,作为重点分布区的广西北部湾,红树林总面积正以每年超过0.7%的速率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红树林减少和遭受虫害只是北部湾海洋生态遭到破坏的表象。记者在北海、钦州等地采访时还发现,北部湾多个入海口正在遭受严重的污染。
“附近几个养猪点散发着浓烈的臭气,污水直接就从厂里排到海里,污染严重。”阿华是北海的一名志愿者,长期从事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在他的带领下,记者在广西北海一片海域附近看到,一股污水正从一个排污口直接流进大海,污水和近海海水均呈黑色,走近后,一股臭气扑鼻而来。
同样的场景记者在钦州、防城港等沿海城市均有发现,一些城市污水、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入海。钦州茅尾海,是我国最大的半封闭内海,也是我国最大的大蚝种苗基地。环境部门监测显示,茅尾海已经成为无机氮含量最高的海域,近几年水质已到四类及劣四类水质标准以下。
“由于茅尾海是封闭性海湾,水体交换能力差,污染物不易排出,所以造成营养盐特别是无机氮的含量迅速提高。”一位官员说。
广西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报告书显示,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石油类和活性磷酸盐。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主要分布在廉州湾、茅尾海、防城港东湾及北仑河口等局部海域。此外,廉州湾和茅尾海两大入海河口区,近年来曾多次发生赤潮异常现象。
多因素导致生态系统恶化
专家分析认为,近海海洋污染是陆域污染的直接反应,陆源养殖排污、生活污水排放、沿海工业排污和填海造地增加导致广西北部湾近海生态系统遭受破坏,进而引发红树林虫灾、近海鱼类减少、海藻大面积暴发等现象。
“钢铁、造纸、石油等数个大项目的上马是导致近海岸海域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一位官员说,近年来广西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北部湾经济区建立后,引进了多个重大项目,这些项目的确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由于部分涉及围海造田,部分企业直排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近海污染。
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7年8年间,北部湾地区北海、防城港、钦州三市填海造地总面积为962公顷,但2008年至2012年5年间,三市填海造地面积分别达到了1039公顷、1689公顷和2380公顷。
记者在防城港市一个近海岸施工现场看到,数公里长的红树林生长带,数台推土机正在不停施工。附近居民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滩涂,退潮时可以挖虾捉鱼,但近年为了经济开发,这一带红树林已经被砍掉很大一部分。
范航清说,因为红树林本身很难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地方为发展经济,往往大量砍伐,最终导致生态破坏。
专家分析认为,大面积填海,占用滩涂湿地,在一定程度上使区域生物多样性减低,影响渔业资源,降低海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同时填海造成海湾纳潮量减少,海域环境容量降低,水体自净能力减弱。
畜禽养殖致陆源污染物急剧增加是近海污染的另一个原因。一名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广西是畜禽养殖主要省区,生猪、鸡鸭的养殖量在全国排在前列,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提高,陆地畜禽养殖的不断增加,污染治理却没能得到加强,大量污染物随着河流排放入海。
记者了解到,广西沿岸入海河流有120余条,海洋部门监测的数据显示,广西主要河流每年入海污染物总量约近10万吨。同时,广西涉海区域内共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500多家,养殖总数量为近千万头(只),年排化学需氧量达到1万多吨,总氮排量超过4000吨,总磷排量近千吨。
城市废水和工业污水处理能力不足也加重了近海污染。统计数据显示,广西北部湾涉海区域内生活污水排放量约4亿吨/年,工业污水排放量约1亿吨/年。然而,广西的一份环境报告显示,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四个近海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还比较有限。
“陆源污染、废水直排等污染直接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进而导致海藻大面积爆发、赤潮、红树林大面积虫灾等现象。”长期从事海洋生态保护的志愿者阿力介绍,由于直排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饲料、排泄物、消毒剂等污染物和毒素,这对红树林和近海鱼类的生态环境破坏极大。
在广西北海去年8月举行的第七届中国红树林学术研讨会上,广西海洋研究院研究员何斌源介绍,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广西红树林面积从可能是历史最高的5万公顷锐减至目前的7300公顷,不仅物种个体丧失,而且生态系统多样性遭到破坏,生物资源补充群体减少甚至失去生存空间。此外,专家也提出,鲎的存活率是衡量近海环境好坏的重要指标,目前北部湾海域鲎的栖息地正日益受到破坏,鲎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幼鲎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保护海洋生态时不我待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海洋日的主题是“关爱海洋健康,守护蔚蓝星球”,保护海洋,时不我待。
专家建议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一位官员向记者透露,广西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08年2月就已经颁布,颁布后的一段时间里,基本遏制了广西沿海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然而,由于执法力度不严,破坏环境现象近几年又呈现上升态势。建议加强执法督察,避免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不作为,杜绝执法部门执法不严等情况的发生。
范航清建议,城市工程建设最好尽量不占用红树林土地,实在要占用,应严格按照海洋、林业等部门的要求,并通过异地培育的方法,在城市开发和工程建设规划之外的地方,重新培育红树林,以保证红树林面积总量不减少。
范航清说,无论是红树林的异地培育还是总量保证,更深刻而完善的保护应该是在保证和增长面积总量的基础上,让红树林的树种尽量多样,以丰富和增强红树林生态系统。
专家还建议推出鼓励政策,推动地方发展生态渔业,加快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减少氮磷污染物排放,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管理,在粪污相对集中的规模化养殖场或小区,补贴养殖企业(户)建设排污处理利用设施,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方式,有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
同时,业内人士还建议补充出台相关法规,明确入海河流上游各辖区政府对入海河流环境质量的责任,将入海河流环境保护纳入工作考核,严格控制矿山、乡镇以及乡村污染等各种不达标排放行为。同时,完善城市城镇排污处理设施,实施工业园区集中排污,废水集中处理,限制向海一侧的污染物排放。
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李阳建议,通过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特别是地方政府和企业领导的海洋环境法制观念和保护意识,通过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为海洋环境执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本文地址:http://www.zfxw.com.cn/Zonghe/2016-06/1870.htm,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