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江苏龙卷风重灾区村支书:最不能承受一宿工夫人就没了

[日期:2016-07-03] 来源:www.zfxw.com.cn-  作者: [字体: ]
广告联系电话/微信:15652113111

江苏龙卷风重灾区村支书:最不能承受一宿工夫人就没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7月2日消息,6月23日下午两点半,龙卷风伴随着暴雨、冰雹、雷电等极端天气,毫无征兆地袭击了江苏省盐城市的部分村庄。相关部门测出当时的风力已超过最高级别17级,时速一度达到73米/秒,几乎相当于飞驰而过的动车速度。

龙卷风离开的第七天,也就是6月29日,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记者来到了这次受灾最为严重的阜宁县陈良镇丹平村。

王克红是陈良镇丹平村的村支部书记。记者见到他时,他正组织受灾的村民卖小麦。

记者:这一车是什么?

王克红:小麦。

记者:这么多。

王克红:有一万多斤。

记者:一万多斤。

王克红:有一万七八千斤。

记者:这是刚收上来的吗?

王克红:刚收的。

记者:这两车全是刚收上来的啊?

王克红:后面还有,后面还有三车。

记者:这个是要运到哪去啊?

王克红:运到粮库。

记者:镇上的粮库还是村里的?

王克红:镇上的粮库。

记者:为什么这么赶着要送到粮库去?

王克红:因为天气预报说要下雨。

记者:啥时候要下雨?

王克红:要下四五天的雨。

记者:从今天以后啊,我看现在太阳还是挺烈的。

王克红:这个天说变就变啊。

这个村村民告诉我们,车上装的这些小麦都是王克红带领大伙们从废墟中一点一点刨出来的。

王克红:你看这个,基本上是干的,你看看。

记者:这算好的是吗?

王克红:这个可以。

王克红:这个小麦是我们农民大半年的收入。

记者:大半年的收入?

王克红:对,大半年的收入。

大灾之后,迅速把麦子变成现金,不仅可以增加村民们的收入,更能平复大伙的情绪。作为这个村带头人,灾情发生后的七天里,王克红总共休息也没超过10个小时。

记者:这两天你住哪啊?

王克红:我住仓库面前那个大房子里。

记者:没回家啊?

王克红:没回家,没有家了。

记者:咋没家了呢?家呢?

王克红:房子倒了,坍塌了。

记者:一点都没剩。

王克红:一点都没剩。

记者:就像我们看到的这样。

王克红:对。

记者:没法回家了。

王克红:没法回家了。

记者:家里的亲人呢?

王克红:那个小孩在外地,老婆她就去亲戚家住。

记者:到亲戚家了。

丹平村是这次龙卷风过境的重灾区,几乎家家受灾,全村18人遇难,58人受伤。

记者:你心里最不能承受的什么?

王克红:最不能承受的就是一宿工夫人都没有了,房子没有了,人,我们村里少了18个鲜活的生命,最小的只有4岁,最长的90岁。

记者:作为村里的领头人?

王克红:有点自责。

记者:这又不是你的问题,这是大风的事

王克红:他们没有了,我感觉对不起他们。

王克红带记者进入大灾之后的丹平村。

记者:王书记,这是你们的什么,通信铁塔吗?

王克红:这个是通信铁塔,这个是联通公司的,那边还有一个是移动公司的。

记者:这个是当时就已经成这样了吗?

王克红:当时就这样。

记者:这个下来砸着人了吗,有人受伤吗?

王克红:没有,没有砸到人。

记者:这得多大的力量,能把这个大的铁架子?

王克红:这个原来是个面粉厂。

记者:面粉厂?

王克红:面粉厂。

记者:你看那是机器吗?面粉厂的机器?

王克红:嗯,是的。

记者:原来这个面粉厂有多大?

王克红:它有一千多平方。

记者:一千多平方?可是现在我们根本就看不到这是个厂子,只能看见这么一小块,有一点机器。

记者:这面粉厂经营了多少年了?

王克红:14年,十多年。

记者:十多年了?

王克红:十多年了。

记者:等于这一夜之间十多年的心血就都没了?

王克红:几分钟的时间,不是一夜之间。

王克红今年52岁,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从来没听老人说过,历史上这里曾发生大的风灾。此次突如其来的龙卷风袭击,造成全村885户人家中,850户受灾,村里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

记者:这原来也是一处房子吗?

王克红:房子。

记者:全都没有了,这些房子全都没有,是因为盖得年头久了,然后房子本身不是特别结实吗?

王克红:这个年头不久,这个年头只有十多年。

记者:只有十多年,也都成这样了?

记者:我们看到现在,我们应该就处在这个龙卷风的一个,当时发生强度最大的一个核心区域,周围的房子,受损严重的是全部都没有了,还有些房子是顶没有了,像这一家,也是夷为平地,刚才我以为,这处房子因为它整个从里到外都掏空了,已经算很严重了,但是王书记跟我说这不算严重的,更严重的还在里面呢。

记者:不到现场完全感受不到,其实龙卷风对于这儿的破坏力,这么强,这是通过画面,通过之前电视镜头,我们完全没有办法,真切感受到的。

王克红:那就是我家。

记者:那是您家?

王克红:这户。

记者:我们往前走走,行吗,您看到房子这样,啥滋味,现在?

王克红:不敢看。

记者:那要不我们别走那么近了。

王克红:没事。

记者:您心里能行吗?

王克红:行。

江苏龙卷风重灾区村支书:最不能承受一宿工夫人就没了

讲到6月23日下午龙卷风来临时的惊魂一幕,王克红至今仍心有余悸。当天下午两点多,由于要外出办事,王克红从村委会赶回家拿身份证。在回家的路上天空开始变得阴沉,并时而伴着雷声,但他并不觉得有什么异常,因为在这个季节这是常有的现象。然而就在他回家不久,天气开始发生变化。

王克红:黑掉了,天就黑掉了。

记者:天黑的时候,您意识到可能会有什么危险吗?

王克红:我意识到肯定要下雨,要下大雨,后来就刮风,那个风呼呼的,越来越大,我家外面那个防盗门是不锈钢的,咣当一下就开下来了。

记者:把防盗门都吹开了?

王克红:风吹开了。

记者:原来是紧锁着的?

王克红:原来是关着的,这里有一个插销插着的。

就在王克红起身走到客厅门口准备关防盗门的瞬间,触目惊心的一幕发生了。

王克红:一下子就把我刮到那个地方,刮到那个地方。

记者:您是从哪刮到那的?

王克红:就是这个地方。

记者:从客厅?

王克红:看见这个门,这个门了。

记者:从门一直刮到那了?

王克红:刮到那边。

记者:这得有几十米?

王克红:刮的那边去,刮到那边,那个风特别地大,我们说不出来它有多大。

瞬间,龙卷风把王克红吹跑了30多米,幸亏王克红家门口有个竹园,硬是把他挡住了,不然后果真就不可预测。王克红说,等他再回头看的时候,世界已经改变了。

记者:那个时候呢,家里房子是啥样的?

王克红:我房子就坍塌了,就像现在这个样。

记者:就像现在?

王克红:就像现在这个样。

记者:什么都没了?

王克红:什么都没了,我回来又望这边。

记者:这还有一户人家呢。

王克红:都是好好的,瞬间全像这样的。

记者:瞬间?

王克红:瞬间就全像这个样。

记者:等于瞬间这一处房、两处房,三处房,只要你眼前能看到的房子?

王克红:眼前能看到的,连我的四座房都倒了。

记者:当时您觉得这是发生啥事了?

王克红:当时我知道了,我就想了这个出了大事了。

家瞬间没了,但让王克红稍感欣慰的是,妻子孩子当时都不在家中,这让他们家避免了更大的灾难。

记者:出大事了,然后呢?

王克红:我们那个地方,村部那地方,它不是老人吃过饭了,他没事了就在那个地方聊聊天,我想那个地方可能伤亡比较大的。

记者:你说是大家吃完饭,就是愿意在那唠会儿嗑,是在哪,是在村口吗?

王克红:在村口就在村口那地方。

记者:大家都集中了,平常?

王克红:平常就没事了,在家没事就出来聊天。

王克红回忆,当时龙卷风卷走了他穿的鞋子,但他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光着脚板迅速赶到了村口,当时,好几位乡亲已被压在了废墟下面。他与陆续赶到的村干部以及乡亲们组成了救援队,迅速展开了自救工作。由于当时通信设施被毁,王克红只能自己挨家挨户地察看灾情,将受灾情况详细记录下来。

记者:什么事最让你担心?

王克红:最担心的就是,有的你不知道他在家的。

记者:把他给漏了?

王克红:把他给漏了还埋在废墟里,这个是最担心的。

记者:怕有人在废墟里面还生还着?

王克红:嗯。

记者:那怎么办呢?

王克红:我们只有就是找,只有还去跑跑看,排查,活着的还有没有,现在看过来一个没有。

就这样,龙卷风过后,村支书王克红带领的救援队成了村民活下来的希望。在当时灾难刚刚发生,大型机械无法进场的情况下,仅王克红自己就用双手刨出了六位乡亲,但不幸的是,其中有三人已经遇难。整个丹平村有3000多人,其中一大半外出打工,剩下不到1000人则是一些老幼病残。因此灾难来临之后,这些没有逃生经验的老人、儿童伤亡也最多。正因丹平村受灾的老人孩子比较多,所以到了当天晚上进行灾民安置的时候,难度也最大。当时外部的各种救援力量已陆续到位,但村民们却不愿意转移到灾民安置点居住,这可难坏了这位村支书。

王克红:动员他们走不容易的。

记者:咋不容易呢?

王克红:他们不愿意走,他们生活几十年,他不愿意走。

记者:那你咋办?

王克红:我们跟他讲,跟他动员。

记者:就这么说,靠说行吗?

王克红:就跟老人讲,跟他讲这个危险。群众还是理智的,后来跟他讲,他也认识到危险了。

记者:你就这么一家一户劝,你这劝了多长时间,这时间多久?

王克红:那天晚上我们也,我们基本就没睡觉。

灾难发生后,丹平村的村委会成了村民最愿意来的地方。对于这次灾难来讲,各方力量救助及时准确,村民在安置点的生活保障也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每天还是有不少的村民返回家园,不愿意离开。王克红说,没关系,他了解庄稼人心,他有办法让大伙安心回到安置点。

记者:为啥不愿意走呢?

村民:有的老百姓现在为什么不愿意走,目前看来就是粮食在家里,没卖出去,他不踏实。有的进医院了,他还回来,偷着回来,我就回家看看。回来看看什么,我还有粮食在家里。

村民:我半年的心血都在这里,我别的也没有收入,一家老小生活。

记者:就指着它活着。

村民:老百姓就指望地里面,他别的也没有什么收入。

在龙卷风肆虐的二十天前,麦子熟了,人们将收割后的麦子用袋子装满,保存起来。当龙卷风将一切摧毁,成袋的麦子被埋在废墟下面。麦子还在,对于忙活了半年的庄稼人来说,多少有些希望和欣慰。因此,将这些从废墟中救出来的麦子抓紧晾晒和卖掉,成为王克红帮村民们解决的头等大事。因为,如果不抓紧把麦子卖到粮站保存,一场大雨就会让废墟中的麦子淋湿变质,灾民生活会更加没有着落。

记者:怎么样了,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村民:今天到晚上应该差不多了。

记者:能把所有人家的全都卖了。村里几百户都有粮食?

王克红:七八户这样。

记者:现在还剩七八户。

王克红:到今天晚上基本上就没了。

记者:都弄完了,现在你们在做的这个工作是啥?

王克红:我们扫尾。

就这样,丹平村在村支书王克红的带领下,灾后重建有序进行。但不管这么说,灾难还是掠去了这里曾经的美好时光。

记者:这的老百姓还挺富裕的是不,你们村?

王克红:不富裕,还可以,一般。

记者:大家邻里之间关系呢?

王克红:好得不知道怎么说,我们不在家,门都不要锁的,很好的,我们很融洽的。

记者:晚上都能不关门,你想想,这大家彼此很信任。

王克红:我们之间从来没,邻里之间从来没什么吵闹,土话,我们农村,没有的,我们这个没吵过。

记者:没吵过,红过脸啥的?

王克红:没红过脸。

王克红在丹平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快两年时间了,他最骄傲的成绩是为乡亲们修了一条三百多米长的水泥路,这次灾难毁掉了这条路,似乎也毁掉了邻里间守望相助的联系。

王克红:不讲了,不讲了。

记者:为啥不讲了?

记者:原来的家没有了,那种情感和联系就没有了?

王克红:对。

记者:你还想继续在这个村住吗?

王克红:这个要看上面规划。

记者:问你自己?

王克红:我还想,我们住了多少年了,还想在这个地方住,我们习惯了。

本文地址:http://www.zfxw.com.cn/Zonghe/2016-07/3272.htm,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赏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2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内容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