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你可知,布尔津那段远去的航运记忆

[日期:2016-07-22] 来源:www.zfxw.com.cn-  作者: [字体: ]
广告联系电话/微信:15652113111

你可知,布尔津那段远去的航运记忆

  童话边城布尔津,额尔齐斯河流经的一座县城,人们依水而居,俄式建筑高低起伏,涂装的色彩鲜亮斑斓。

  天山网讯(记者朱翊 赵勇摄影报道)7月的新疆,阳光灼热,在阿尔泰山中段南麓,冰雪融水从海拔3500米的齐格尔台达坂冲泻而下,河水汇聚、奔腾,向西转北,穿越千里注入北冰洋。

  这便是额尔齐斯河,跃然流淌在大地之上。

  布尔津县,额尔齐斯河流经的一座县城。河水在经过漫长的跋涉之后,以缓慢、宽阔、温润的姿态环城而过。用无人航拍机高空俯瞰,人们依水而居,俄式建筑高低起伏,涂装的色彩鲜亮斑斓。

  距离河畔几百米处,有一座俄式二层小楼,主人维克多 依万和妻子辽丽娅把它经营成了家庭旅馆,屋顶立着取自白桦树枝干拼凑的旅馆名牌——“小白鹿”。

  在闲暇时,两人会伏在二楼的栅栏前,看着天空发呆、聊天,有时候会谈到中苏航运码头上的童年往事。

  这是一个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降水量少、气候干燥的省区,新疆开通跨国航运,在人们的想象中,是不可思议的。

  如同下午的一场骤雨过后,风撕裂云层,阳光穿过水汽,一条条透亮的光撒在水面之上,像穿梭时光的线。

  翻阅史志,早在1901年,清朝光绪二十七年,布尔津已经设立了码头,在这条中国唯一通向北冰洋的河流上,定期与沙俄进行通航。

  相较于气候恶劣的西伯利亚,水草丰美的布尔津的吸引力,像是可可托海矿坑中璀璨的宝石一般,前来布尔津经商、定居以至通婚的俄罗斯人越来越多,码头繁华,货轮交错。

  数据显示,1944年定居的前苏联移民占到当时布尔津总人口的10.8%。

  维克多 依万就是出生在布尔津的俄罗斯族。他的父母从前苏联东部穿过西伯利亚,来到这里。在布尔津,维克多 依万的父亲在码头上打零工,童年往事对于维克多 依万来说,来自苏联的货轮,带着甜蜜的方糖,带着远方的气息。

  布尔津县文物局局长陈言告诉探秘新疆的记者,上世纪50年代,每年夏天,额尔齐斯河的汛期到来,30多艘重吨位货轮从前苏联逆流而上,运来汽油、柴油,或者面粉、方糖等日用品,卸在布尔津的码头。

  与此同时,再装上从可可托海运来的矿石、宝石,接上从各地收集来的畜产品,沿额尔齐斯河顺流而下,在与哈巴河交汇处出境,经斋桑湖,进入西西伯利亚平原。

你可知,布尔津那段远去的航运记忆

  家庭旅馆小白鹿的主人维克多 依万和妻子辽丽娅。

  俄罗斯风味啤酒比瓦

  出了小白鹿的院门往南,来到河岸附近,静静伫立着一座俄式的院落,这是前苏联领事馆驻布尔津办事处遗址,如今被改建为中苏航运纪念馆。

  纪念馆里,手风琴弹奏的俄罗斯民谣循环播放,伴随着轻松、诗意的曲调和昏黄的灯光,看着苏联的手风琴、通航时的老照片、航行物具和装饰,仿佛依然身置于那座繁华的码头,货轮的汽笛声、卡车的引擎声、商贩的吆喝声扑面而来。

  航运带给布尔津繁华和想象力,也带来了俄罗斯人的一种啤酒,“比瓦”。

  近50岁的博丽娅是制作比瓦的好手,原料就地而取,从山间采集野生啤酒花,发酵、阴干,最终将发黄的啤酒花干燥储存。

  在气温灼热的午后,博丽娅烧了一大锅水,一盆半啤酒花,一盆半麸皮,把握火候,先后下锅煮开,香郁的气味随着蒸汽冲撞着嗅觉。

  博丽娅将混煮的液体冷却,加入蜂蜜、白糖、土豆,之后的一切都交给时间,静置酿造五六天,过滤去杂,比瓦色泽黄亮,灌装密封,放在冰箱里,招待客人,犒劳自己。

  一些俄罗斯的亲戚来博丽娅家做客,品尝了她制作的比瓦,都赞扬味道正宗。

  在博丽娅的少女时代,妈妈将比瓦的酿造技艺手手相传,当时,妈妈酿造的比瓦在布尔津小有名气,年轻人常来到家里,人手一瓶售价一毛五的比瓦,有时还有现烤的列巴。

  在布尔津繁华的夜市上,人们桌上的比瓦,几乎全部来自于博丽娅。

你可知,布尔津那段远去的航运记忆

  布尔津河堤夜市,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在这里品尝新疆和俄罗斯风味的融合,在这里高声歌唱。

  布尔津河堤夜市

  就像几十年前的码头一般,布尔津河堤夜市沿河而建,夜色降临时游客聚集于此,繁华在霓虹灯下生长。在这里,劳作和食物把人们关联起来。

  3号摊主陈玲今年52岁,在夜市上摆摊烤鱼。

  陈玲懂得,越是辛勤劳作,越是回报丰厚,额尔齐斯河的馈赠养育了依水而居的人们,她烤制的野生冷水鱼来自河水深处。布尔津的河堤,夜晚的烟火气息,伴杂着烤鱼的香气,成了南来北往的人们,关于这里的嗅觉记忆。

  夜市上,天南海北的游客在阑珊灯火下落座。要上几条烤冷水鱼,高级蛋白质在炙烤后散发出焦香的气味。再开上几瓶冰镇比瓦,二氧化碳带着啤酒花和蜂蜜的甘甜微酸、醇香可口,向上升腾。

  陈玲用唱歌招揽客人进餐,感谢客人光顾,她唱一首《映山红》,来自南方的、北方的游客,用方言唱着俄罗斯民歌,无论是优美的亦或是跑调的,一曲唱罢,大家鼓掌喝彩,一次次端起满杯的比瓦,干杯!

  开放与包容,也许这种基因从中苏航运的往事中,一直传续,曾经的航运码头布尔津,直至今天,仍然是人们在漫漫旅途中,最愿意停驻的驿站。

本文地址:http://www.zfxw.com.cn/Zonghe/2016-07/4527.htm,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赏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news | 阅读:2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内容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