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护士口鼻流血救病人。
8月26日上午,一名下半身截肢的病人在湖南岳阳巴陵医院抢救多日后,病人强烈要求回家休养。由于病人身体素质较差,于是医院派出救护车,由骨外科医生孟苏保、内科医生陈宇、麻醉师易亮、骨外科护士长陈敏随车护送。病人家属坐在副驾驶座,医生护士坐在救护车后座。
下午一点多,救护车从医院出发,麻醉师易亮在为病人挤压呼吸器,陈敏坐在担架右侧,专注地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大概两点半左右吧,救护车行驶到新开和筻口交界的地段,一辆小车突然迎面撞了过来。”随车的骨外科医生孟苏保介绍说,当时,救护车避让不及,被狠狠撞上左前部。“当时的震荡很大,我只听到一声巨响,人就身不由己地飞向车厢的右前方。他们三个被挤成一团,固定在车内的医疗设备、担架和病人也发生位移,重重地撞在陈敏三人身上。”年轻的麻醉师易亮说:“我当时什么都没有看见,就感觉到受到了撞击,后面的人和车上的急救设备全部朝前面挤过来,我们几个人被挤在了一起,车上的隔离挡板被撞破了,车门也变形了。”“我当时就听到‘砰’的一下,人就往前撞了过去,随后就没有知觉了。”回忆起事发当时,陈敏感觉有点后怕:“我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朦胧中听到外面有人在拍打车门。清醒点后才发现担架直接撞在我胸口,感觉呼吸困难,浑身疼痛。”
车门被打开后,陈敏和医生一起,协助随后赶到的病人家属将病人抬出车外。看到病人的呼吸机已脱开并伴有外伤流血,被鲜血染红了衣服的陈敏来不及查看自己的伤势,马上和受伤不严重的其他医生一起就地为病人开始了紧急处置:接通呼吸机,处理外伤,检测生命体征……直到市一医院120急救车赶来将病人和病人家属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在等待救助的时候,陈敏才发现自己口鼻流血,浑身疼痛,左腿胫骨被破碎的玻璃碴刺伤,流血不止。毕业才两年的麻醉师易亮额头右侧被划开了一条大口子,血流满面。
住院治疗仍坚持工作希望救治的病人顺利康复
“这个病人的病例放在那边的柜子上,8号床的病人要报销医保不清楚具体的情况,你要给他解释清楚。”昨天上午,在巴陵医院四楼骨外科护士站,穿着便服、双手托住自己的脖子、左腿包着纱布的陈敏坐在椅子上给护士分配任务。陈敏说,“我就在骨外科住院治疗,护士站工作任务繁重,现在我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没想到我成了‘网红’,”陈敏笑着说,“从事医疗护理工作多年,我觉得最大的成就就是给患者提供贴心的服务,为他们解决实实在在的痛苦。那天车祸之后,我和随车的医生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伤势,只想着怎样控制病人的伤情。我的伤经过检查治疗已经没有很大的问题,希望我们救治的病人能够顺利康复。”“陈敏很幸运,如果脑震荡更严重一点或者失血过多,她就无法在短期内继续工作了。”在病房里,陈敏的主治医生黎刚告诉记者,当陈敏回到医院进行救治时,陈敏口鼻出血,已出现头晕等脑震荡症状,椎管震荡引起肩颈疼痛,左腿上有两处玻璃造成的裂伤,一个伤口甚至深达骨膜,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肩、头、胸也有不同程度的受伤。“当时她们等人一直在救治病人,连自己的伤口都没有处理。从车祸发生一直到送回医院都忍着剧痛,我们这些同事又是心痛又是佩服。”毕业才两年的麻醉师易亮额头缝了十多针,他还自嘲的说到,“我这么年轻还没找对象,额头上的疤破坏我形象了啦。”
优良医德医风获赞誉救死扶伤传递大爱无疆正能量
正在发展壮大的巴陵医院设置了临床及医技科室20多个单元,全院开放住院床位数400余张,医疗、生活服务设施设备等已经满足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要求,正在以大医院的技术,小医院的便利为大众健康服务。长期以来,医院严格锤炼医护队伍,从医技医术、医德医风和优质服务等各方面严格要求全体医护人员,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广大患者高度评价。优秀的医生和护理团队也纷纷涌现。
陈敏已经在巴陵医院工作七年,熟悉她的同事们纷纷对她表示赞赏。她的主管医生黎刚说,“我自己是医生,我认为她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还能正确地对病人的伤势进行处理非常不容易,她这种精神也让我觉得非常佩服,值得我们大家都学习。”骨外科13号病床的病人王娭毑说,“小陈平时工作就很认真咧,过得细耐得烦,业务素质也很高,我们这些住得久的病人都很喜欢她。”
当陈敏的事迹在网上被转载后,巴陵医院董事长聂岳华和副院长李岳亮等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就来到病房,看望慰问了受伤的陈敏、易亮和其他医护人员,要求医院同事学习他们的精神。
“听说带伤救护病人的护士是我们医院的陈敏,卫生系统不少医疗机构的同仁和周边梅溪的居民纷纷来看望和慰问他们,”巴陵医院副院长李岳亮介绍说:“陈敏他们不顾自身安危救护病人的事迹,感动了很多市民,特别对我们医护人员触动更大。正在发展壮大的巴陵医院需要发扬他们的精神,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要学习他们的精神,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们医疗行业仁心仁术、救死扶伤的医德医风,向社会大众展示、传递大爱无疆的正能量。”
本文地址:http://www.zfxw.com.cn/Zonghe/2016-09/7425.htm,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