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乡乡长史呷(左二)正在向网络媒体记者团介绍当地情况
“红安客栈”一隅
丁霞(左)接受媒体采访,并在媒体直播中与网友互动
四川新闻网雅安9月10日讯(记者 雷兹 摄影报道)9月10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四川站)启幕。今日采访团全体成员首站走进雅安石棉县,来到有着“红军胜利场”之称的安顺场,感受红军长征气息和红色热土的勃勃生机,安顺场正借力红色文化和农旅融合的模式,走上了奔康的“快车道”。
“红军胜利场”载入史册 渡河战役留下浓墨重彩一笔
安顺场原名“紫打地”,是当地藏族尔苏人的音译词,意为适合种蔬菜的地方。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军抵达安顺场,准备北渡大渡河。在清军的围困下,石达开全军覆没。时隔72年后的1935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巧渡金沙江后,红军先遣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得强渡大渡河的胜利。从此,安顺场便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载入史册,名扬中外。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现场,有红军指挥楼、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和纪念馆。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时,刘伯承、聂荣臻两位元帅曾在这里指挥红军强渡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要让“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强渡大渡河战役在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农民“腰包”鼓起来 红色文化资源成发展重要支柱
安顺场位于雅安石棉县城西北方,距石棉县城约10公里,处于川藏南线的交通要道。在安顺乡乡长史呷的记忆中,乡政府所在的安顺场,过去穷得“响叮当”。多年前,安顺场只有一条老街,破旧不堪,“到处是低矮的土坯房、石头房。”史呷说,村民们的主要生活经济来源,靠在大渡河谷种水稻和高半山上种玉米,发展方式粗放而落后,人均收入极少,村民生活只为填饱肚子。
“安顺乡近年来实现了巨大的转变。”史呷说。2005年,安顺场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战役的革命纪念地,被评为全国首批100个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和30条精品线路之一,2013年9月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史呷说:“我们利用这些有利契机,借力红色文化资源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再通过农旅融合模式,让当地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
史呷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红色文化资源真正成为引领安顺乡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在2013年前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安顺乡的基建和景观配套提档升级,统规统建的漂亮新居在大渡河边成片拔起,乡里的红色资源也得到充分挖掘和呈现。“安顺场涌入大量的外地游客,给这片红色土地带来经济活力。村民们的观念也开始转变,人们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动力,民居接待、乡村客栈、游览项目等推陈出新,农民‘腰包’渐渐鼓起来了。”史呷说。
一组简单的数据,就可以看出安顺乡的“奔康”历程。史呷说,安顺乡共辖6个村47个村民小组,全乡人口9359人,2008年以前,全乡人均年收入不到4000元,如今这个数字已达到9300多元,而安顺场所在的安顺村的人均年收入甚至达到9700多元。史呷还透露,今年第二季度,全乡人均存款已经超过1万元,全乡总存款数近1亿元,“这只是乡亲们在乡上农村信用社的存款情况,还不包括乡亲们到县城和商业银行的存款数据。”
震后恢复重建成关键契机 乡村客栈经营红火
35岁的丁霞是土生土长的安顺乡人,当媒体团走进她表姐家的“红安客栈”时,她正在打理店内的工作。“红安客栈”紧挨着“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仅一路之隔,这个主营餐饮住宿和休闲娱乐的乡村“微式”酒店是安顺乡最大的一家民俗客栈,丁霞告诉记者,“红安客栈”拥有5套可服务游客的房产,一天可同时接待近300人,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吃饭住宿,还可以休闲娱乐。
安顺场震后恢复重建整体完工,村里的道路、房屋等基建完成,一栋栋漂亮的仿古建筑在原有的一片农田上拔起,当地村民纷纷搬入新居,“红安客栈”在当年投入运营,丁霞表姐一家利用闲置的房屋开始经营起乡村客栈。2013年,安顺场的景观提升完成,来到这里观光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红安客栈”经营范围扩大,丁霞放下手里的农活,来到表姐家帮衬打理日常杂务。
丁霞介绍,以前一家人主要靠种地维持生计,一家人一个月的经济收入仅够生活开销,来到客栈工作后,收入改观,“现在每个月都能挣到2000多元,比以前多多了。”丁霞透露,依托安顺场的红色旅游资源,旺季时节“红安客栈”一天最多时要接待500来人,收入十分可观,“忙都忙不过来。”
记者了解到,除了提供基本的服务,“红安客栈”如今还利用起互联网进行营销,店内有WIFI可供游客免费上网,人们还可以在网上预订客房。
产业升级带来“三大”改变 农旅融合绽放生机
“红安客栈”的红火经营和丁霞的职业转变,只是安顺场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史呷说,红色文化产业的升级发展,给当地村民带来了三大变化。
“一是村民的观念发生改变。”史呷说,以前大家只知道种地谋生,如今人们都尝到了发展旅游的好处,大家的身份已经转变,从单纯的务农者变成了旅游产业参与者。
“二是能力和眼界的改变。”史呷接着介绍,随着旅游产业一天天发展起来,过去只知道“单打独斗”的村民,如今懂得了如何联手参与市场竞争和协作,产业发展成果比以前更加壮大。
“第三个变化,也是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经济收入实现翻番。”史呷说,随着土坯房变成漂亮的民居,村民的收入也实现增长,生活日渐小康。
史呷表示,对于安顺场的发展,乡上已经有一套未来规划。除了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乡里还利用“大渡河谷绿色黄果柑产业园区”项目以及“古镇老街文化观光体验区”建设,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观光经济和民族民俗经济,通过农旅融合模式,将安顺场打造成生态文化旅游度假胜地,让红色热土再一次绽放生机。
本文地址:http://www.zfxw.com.cn/Zonghe/2016-09/8141.htm,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