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基层党代表彭青莲:乐做楚剧“新嫁衣”

[日期:2017-10-17] 来源:www.zfxw.com.cn-  作者: [字体: ]
广告联系电话/微信:15652113111

图为:彭青莲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凌墨

这些天,彭青莲很忙,在录音棚一连熬了几个晚上,为新专辑录制进行最后的完善。

这是她的第二张专辑,一个吐字、一句声腔都要做到完美,正如她几十年来对楚剧艺术的态度。“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啊,我得分秒必争,还要做的事情很多。”她说。

彭青莲,著名楚剧表演艺术家、楚剧非遗传承人,在人生的甲子之年,她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13岁入行与楚剧相伴

楚剧的历史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间,已有160多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彭青莲正是生于楚剧的发祥地、武汉市黄陂区。13岁那年,楚剧团来学校招生,懵懵懂懂的她一开口就被老师看上,从此与楚剧相伴相生。依靠勤学苦练,她将一个个楚剧名段唱得出神入化

1986年,彭青莲一边带着襁褓中的女儿,一边读书复习,如愿以偿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两年的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开阔了视野,明白了差距,增强了责任感。”彭青莲深深意识到,楚剧作为地方剧种,在全国的影响范围仍十分有限,需要不断创新才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将毛泽东诗词搬上舞台

毕业后,彭青莲回到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她时常琢磨着创新,将高难表演技巧融入戏中,丰富楚剧的表演程式。1991年,彭青莲主演的《赵玉贞装疯》,获首届湖北省戏剧牡丹花奖,被誉为楚剧的“打神告庙”。她主演的《娘娘千岁》将小花旦和闺门旦融为一体,增强了行当的艺术张力,2004年获文化部第十一届文华表演奖。

同一年,彭青莲凭借折子戏专场《赶会》《双玉蝉》《逼休》,拿到了第二十届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戏评专家称赞“忽娇、忽悲、忽刁的彭青莲”。

在迎接建党90周年之际,彭青莲将毛泽东诗词《咏梅》谱曲搬上舞台,既保留了原作的大气磅礴,又不失楚剧的细腻优雅,被赞“为楚剧做了一件新嫁衣”“是楚剧音乐的里程碑”。

到农村和校园传播楚剧

相比在大舞台上绽放着光芒,彭青莲更热衷于活跃在基层一线,她时常带着学生走进农村、社区和校园。在她看来,楚剧源于农村,楚剧的观众在基层。正是观众的喜爱,才使她在这个清贫而又艰辛的戏曲田园里坚守了下来。

就在9月21日晚,彭青莲回到了家乡黄陂区李家集街道,参加当地举办的《喜迎“十九大”颂歌献给党》文艺汇演。在露天广场,她清歌一曲楚剧《江姐》:“满天朝霞照着我,胸中万杆红旗飘……”现场有观众轻和,一曲唱罢,掌声久久不息。

彭青莲说,《江姐》这出戏,是她上世纪70年代刚进剧团时练的第一出戏,唱段中的英雄情结,句句刻在心中。

“那晚义演,我把两个徒弟也带去了。我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她们,楚剧的根在基层,我们要不忘初心。”彭青莲说。

收徒弟传承文化遗产

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彭青莲说这是一种荣誉,更是责任和担当。她将积极为传统戏曲建言,为文化遗产的创新与传承而努力。

彭青莲深知,楚剧要与时俱进,前提是传承下去。今年7月,她在黄陂举行了收徒仪式,这也是她第一次收徒。“看到现在有的90后对楚剧也这么感兴趣,我更加有信心了,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了。”现在,她在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担任了名誉教授,撒播戏剧艺术的种子。“我还没有想到退休。现在,我更有责任有义务,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戏曲文化,多做点事情。”

彭青莲的眼神,一如当年13岁的她,咿咿呀呀迈入楚剧这方神奇花园,从此,“一步一个性空世界,一脚一个水月道场”,这一坚持就是47年。

责任编辑:曹洋

本文地址:http://www.zfxw.com.cn/Zonghe/2017-10/9976.htm,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赏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2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内容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