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记者方晴 通讯员韦磊、王磊)“红冰”、“一号胶囊”、“阿拉伯茶”、“浴盐”……这些普通人听起来陌生的名字逐渐成为毒品的新名头。随着毒品犯罪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及制毒技术的发展,当前,涉案毒品逐渐衍生出新的种类和形式。检察人员在办案中还发现毒品犯罪出现了窝点向农村转移等新特点。
捣毁制毒窝点262个
据省检察院侦监部门负责人介绍,虽然近年来广东打击毒品犯罪力度不断加强,但毒情仍然严峻。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全省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32130件38920人,同比分别上升8.85%和9.87%;提起公诉34737件41614人,同比分别上升18.67%和18.41%,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已居各类犯罪案件首位。
从2015年办理案件情况来看,广东全年共捣毁制毒窝点262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捣毁数量的41.1%。该负责人介绍,“这一方面是因为历史原因广东制毒窝点本身相对较多,另一方面也和执法司法机关加大了打击力度有关。”如香港籍犯罪嫌疑人林某和陆丰籍犯罪嫌疑人李某共同密谋实施的走私案,一次就查获2吨毒品。2015年底,国家禁毒委将汕尾市陆丰市和广州市白云区列为挂牌整治地区,另外还有一些地区被列为警示地区。
目前,从全国整体上来看,广东仍属于毒品辐射集散突出地区,虽然去年以来该地位开始下降,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由于广东冰毒、氯胺酮价格仍低于其他省市,造成省内的毒品流向全国所有省市和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在粤从事涉毒犯罪的人员结构也涉及全国除西藏以外的省份和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2015年为例,全年从广东流出的毒品案件2586宗,全省在办案中抓获外省籍毒品犯罪嫌疑人13222人,占同期抓获毒品嫌疑人总量的35.6%。
制毒场所转向农村
该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许多制贩毒人员开始把制毒场所向禁毒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转移。如在河源市龙川县丰稔镇发现的特大制毒窝点,该窝点地处深山。
同时,一些地区制毒贩毒犯罪呈现家族化特征,如汕尾市法院办理的洪某等七人贩卖、制造毒品一案,该案是典型的家族式毒品犯罪,成员均是兄弟、兄妹、父子关系,形成家族式一条龙制毒贩毒链条,该案现场查获毒品成品 3300 多克、毒品半成品数量达5吨、麻黄草共计6吨、麻黄素34公斤。
随着制毒技术的发展,新型毒品不断出现。广东检察机关在办理毒品犯罪案件时发现,奶茶粉、开心水、麻古、恰特草、摇头丸、美沙酮等各种化学合成类新型毒品不断出现,特别是近几年又出现了“红冰”、“一号胶囊”、“阿拉伯茶”、“浴盐”等最新型毒品,并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本文地址:http://www.zfxw.com.cn/jingfang/2016-06/2747.htm,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