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新闻网特约撰稿人 单立文
山东临沂准大学生徐玉玉开学前被电信诈骗致死案引起社会关注,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最终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归案。
当前,电信诈骗猖獗,已成全民公害。加上骚扰电话、垃圾短信,让人深受其苦。伪基站诈骗、骚扰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反思徐玉玉案,许许多多未能侦破的诈骗案,不是案情本身复杂到不能侦破,而是重视不够、投入不够,打击力度不够。因此,修订电信管理条例,加大打击电信诈骗,切实维护信息安全和人民群众利益,如箭在弦上,势在必行。
9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强调依靠法律手段加大对利用“伪基站”等进行电信诈骗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惩戒力度,实行严厉打击。
只要使用过手机、电话的,无人敢说自己不曾接到过诈骗电话,许多人因此遭受严重损害,甚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电信诈骗泛滥已成社会顽疾,充分暴露当前电信存在乱象:
一是电信行业重扩轻管,重增忽质严重。盲目抢占市场份额,扩展用户规模,后续管理跟不上,“伪基站”频现。轻视内控管理,导致电信经营存在空挡、漏洞,让骗子有机可乘,危害社会。据统计,在近期的诈骗短信中,44%来自虚拟运营商的170/171号段,虚拟运营商被贴上“不靠谱”标签。
二是管理不当,泄密严重。没有家贼引不出外鬼来。客户刚通过电信办理一笔业务,骗子就能找上门来。“精准诈骗”反映了商业泄密成家常便饭,制度约束成摆设。加之未严格落实工信部实名要求拓展业务,部分号码未实名或虚假登记,更给犯罪分子大开方便之门。
三是利益驱动,手机实名制流于形式。徐玉玉案就是实名制诈骗成功的例证。相关部门大力推进手机实名制,违法犯罪分子通过实名制手机进行诈骗却无法顺藤摸瓜,制度之网也有待查漏和完善。
四是电信行业政出多门,条块分割。撒网管理,一刀切,制度约束松懈,导致都管都不管。利益共沾,责任推诿,形成监管盲区、盲点。虚拟运营商用户规模是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的2%,但号码涉违法犯罪被关停的比例超三大运营商35倍。
打击电信诈骗,要重典严惩。一方面需要加大惩戒力度,另一方面,公众也需要增强防范意识。
一是依法规范电信管理。电信诈骗泛滥,危害社会,需要重典遏制,贵在执行。应尽快颁布施行电信管理条例,规范电信运营,做到顶层设计,依法管理,使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始终不实名的170、171用户,要依法强制停机或关闭短信功能。
二是完善约束,织密监管网络。落实实名登记制度,提高实名认证技术和风险防控手段。以最前沿的技术引领行业变革,以OCR、NFC 认证、人脸识别、联网比对、混合审核等高效的人工智能取代传统的服务方式,致力于打造以人像比对为核心技术的全智能实名制身份认证服务,使之不能诈骗。
三是加大惩戒力度,严惩泄密行为。徐玉玉案的诈骗号码是经过实名登记的,由于管理不严,惩戒不力,加之利益驱动,导致学生信息泄露,让骗子实行了“精准诈骗”。严惩商业泄密行为,扎紧篱笆,人人有责,需全社会齐抓共管,自觉重建诚信环境,对诈骗分子起到监督和威慑作用,使之不敢诈骗。
四是增强公众防范意识。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防范诈骗的归根结底在于培育公众的风险防范心,提高防范意识。要从娃娃抓起,提倡遵制守法,让自觉防范意识成为习惯行为。“无欲则刚”,让诈骗行为无地藏身,无缝可钻。
作者工作单位: 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高密市支行
本文地址:http://www.zfxw.com.cn/Luntan/2016-09/8206.htm,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