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明太原县城复建:耿彦波履新后启动 称非文物造假

[日期:2016-09-07] 来源:www.cqfzb.com-  作者: [字体: ]
广告联系电话/微信:15652113111

明太原县城复建:耿彦波履新后启动 称非文物造假

  2016年9月2日,山西太原,复建中的明太原县城初具规模,再现古城风貌。 文内图均来自 视觉中国初秋9月,复建中的明太原县城已初具规模,城内建筑修缮工作也在进行中。

  现存明太原县城位于晋阳古城遗址西南部,是坐落在这一遗址上的一座明代早期县城。《山西青年报》的报道称,明太原县城东西南北四面城墙将在今年10月复建完毕并合龙。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太原,正在努力延续历史文脉,实现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双赢”。

  随着明太原县城一同被拉到聚光灯下的是现任太原市长耿彦波。

  2013年4月10日,在太原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履新太原两个月、时任太原市代市长的耿彦波宣布启动明太原县城保护复兴工程。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太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必须有历史文化遗存的实物载体。历史文化遗存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梦回龙城,再现历史辉煌。”

  与明太原县城初具规模的消息同时期发布的,还有《山西日报》一则大同古城自9月1日起向当地群众免费开放的新闻。新闻中已难再寻觅大同古城与曾经的大同市长耿彦波的关系。但在大同市民心目中,耿的印记恐怕还将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延续。

  这个被称为“造城市长”的主政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在不同的执政地,他或开发或修缮了不同的古迹——榆次老城、常家庄园、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这些工程有赞赏亦有批评之声。

  文化名家、历史学者赞其守护文化尊严,热爱故土人士乐见家乡面貌的日新月异,受益于城改的居民感激生活环境得以改善。批评者则聚焦于古迹工程劳民伤财、修旧并不如旧、拆迁安置及补偿不到位,以及在耿彦波离开后修复计划难以为继等。

  争议,是耿彦波始终无法避开的一个词语。

明太原县城复建:耿彦波履新后启动 称非文物造假

  图片拍摄于2016年9月2日。政府工作报告必谈“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耿彦波自己曾说过,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独特的情结,“《易经》《四书五经》等是百读不厌。”

  上世纪80年代,耿彦波曾就读于山西大学文学系干修班。与耿一同就读干修班的大同日报社原社长李尔山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回忆,“一些优秀典籍,包括《易经》耿彦波都爱读。因为热衷于儒家出世功业,(他对《论语》)读得更精当些,一度曾作为晨读。”

  工作中处处可见耿彦波对传统文化的独特情结。

  2013年2月7日,耿彦波出任太原市委副书记,紧跟着第二天,太原市人大常委会任命耿为太原副市长,代理市长。

  主政太原三年多时间,耿彦波代表太原市政府作过4次政府工作报告。

  这4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共同点之一是,在本年度工作重点的第五项,必定有关太原的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影响力建设。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连续4年的太原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出现了这样一句话。

  2013年,耿彦波谈到,要“强化文化建设,凸显龙城特色,打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强市”。

  2014年,他表示,要“以唐风晋韵为文脉特色,彰显省城文化影响力”。

  2015年,太原市的工作重点包括“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

  2016年,耿彦波再次表态,要“推进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提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

  明太原县城的修复工程可以视作耿彦波落实上述表态的一个代表作。

  创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的明太原县城,坐落在晋阳古城遗址之上,又被称为“凤凰城”。其范围北起北城墙,南至龙天庙,西起西城墙,东至县城东门,总面积118公顷。其内的古建遗存和风俗民情继承积淀晋阳古城文化,处处体现农耕与游牧文化的融合。

  耿彦波履新太原的第十天,就来此调研。

  《山西晚报》曾报道称,2013年2月17日,年味还浓,耿彦波来到明太原县城调研,一走就是一个上午,看到县城肌理保存完好,耿彦波信心满满。

  “‘老’就是价值,这些‘老文化’非常珍贵,要将这些珍贵遗存认真梳理,用先进的方式加以保护。”他说。

  当即,耿彦波理清了思路,开始给随行人员“布置作业”:对明太原县城,首先是保护,对珍贵文物挂牌保护;其次,要完善和深化有利于保护古城的规划,摸清底数,完整修复。

  当年4月份,太原“两会”召开期间,“启动明太原县城保护复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5月,经过前期摸底、准备,明太原县城复兴工程悄然启动。

  这则发表于2013年11月的报道称,耿彦波每周都会去一趟工地实地探进展。耿对于古城建筑保护的理念,在一线工地得到充分实践,“我们是在保护的基础上修缮,做到文物保护而不是文物造假,更不是要在这里建设一座新城。”

明太原县城复建:耿彦波履新后启动 称非文物造假

  2015年11月17日,太原,明太原县城复兴工程进展顺利。图为太原县城仿古式门楼。

  大同的“梁陈方案”

  耿彦波对传统文化的情结,让他在每个任职地都找到了充分挥洒的机会。耿曾经主政过的地方,无不留下了他的古迹工程。

  但他的古迹修缮计划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1993年4月,时年35岁的耿彦波被任命为晋中市灵石县委副书记,两年后出任灵石县长。2000年3月,耿成为榆次区委书记。

  在主政灵石期间,耿彦波提出要修缮开发王家大院,当时县里的其他领导并不同意,“但耿是县长,说了算,最终还是开发了。”《小康》杂志曾如此写道。

  这与灵石县王家大院民居艺术馆原馆长侯廷亮撰写的回忆文章大致相符。

  侯廷亮回忆:“虽然当时县财力拮据,不少人反对,但他成竹在胸,毫不犹豫,很快请来了研究人员,很快成立了修复指挥部,很快做出了修复方案。”

  为了把王家大院早日推广出去,耿彦波还不断撰写一些有关王家大院的文章在媒体上发表。每次当他外出时,都要带一大包宣传资料,亲自去发放。

  在榆次主政期间,耿彦波又致力于榆次老城的修复开发,使老城成为榆次旅游业的重要部分。

  只是在耿彦波离开榆次十年后,榆次老城的二期工程依然未能完成,配套设施未能完善,招商引资也缺乏了动力。

  2004年2月,耿彦波短暂离开地方,出任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兼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两年后,当他被任命为太原市委常委、副市长,主管城建等工作。

  “2007年是太原的城建年。”其时,耿彦波信心十足地提出太原要“建设一个新城,改造一个旧城,挖掘一个古城”。

  按照他的设想,2008年太原还要“大干”,城建总投入将达200个亿。

  然而,在太原任职还不满两年,2008年2月,耿彦波接到一纸调令,出任大同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上任前,他向山西省委请命:“希望能让我在大同起码干满一届。”

  在大同的5年,耿彦波以复兴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大兴土木:一边在原址修复大同古城,一边在古城东面打造御东新区。这让他一举斩获了媒体赋予的“造城市长”标签,成为国内知名度甚高的“争议官员”和“明星官员”。

  耿彦波在2013年曾在《文化纵横》上发表署名文章。他写道,“在古都大同,类似的实践是以御河为分界,2008年初,大同开始采用‘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传承文脉,创造特色;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名城保护基本思路,立足古城搞保护,跳出古城求发展,把保护与发展分开。”

  不过,耿彦波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计划再次因职务变动而撂下。一同被撂下的还有大同市政府的巨额债务。

  《时代周报》曾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大同城建投入超过1000亿元,其中政府投入大约近700亿元,仅仅是道路投资就达162亿元,而大同市每年的财政收入仅在100亿元左右,这样的城建规模可谓空前。

明太原县城复建:耿彦波履新后启动 称非文物造假

  2015年11月17日,太原,明太原县城复兴工程进展顺利,县城北城墙、西城墙复建工程进入尾声,南、北城墙建设,及城内建筑修缮、街道整治等工作正在展开。刻意的低调

  平城北朝研究会原会长殷宪曾用两个“不忍心”向澎湃新闻道出了大同多数挺耿者的心意。

  “不忍心北魏平城遗址、古城古物遭到有意无意地破坏,不忍心看着大同的人居环境日渐恶化、大同的地位日趋边缘化。”在殷宪看来,大多数大同市民都希望市委、政府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好、建设好。

  “耿彦波任市长后的所作所为,多数与我的这种愿望是相合相契的。”殷宪说。

  这份情感在耿彦波离别大同前终于爆发。

  2013年2月3日,《大同日报》头版刊登了耿彦波被山西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市委书记”考察对象的公示。然而,2月7日,耿彦波旋即又被山西省委任命为太原市委副书记。耿彦波调职的消息传开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挽留请愿活动在大同举行。从当年2月12日到2月17日,众多大同市民涌上街头,有人打出了“耿市长,回来”等标语。

  一位知情人士向澎湃新闻介绍,请愿活动进行到第五天时,时任山西省委副书记金道铭深夜赶到大同传达省委指示,将这一活动定性为“非法集会”。

  不过,质疑声也如影相随。

  一些人认为,请愿开始的时间是大年初三,在大同这样的地方,要一下子做出大量条幅、标语、照片,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还有传闻称,不少请愿的人是建筑商雇来的,因为他们担心拿不到钱,工程进行不下去。这一请愿活动之后,耿彦波不再回大同。

  “因为当时要找‘非法集会’的后台到底是谁,他怕被说是他在煽动。”殷宪说。

  无独有偶,在其已经离开大同1年又9个月之后,另外一场请愿活动又不期而至。

  2015年10月15日下午,时任大同市委书记丰立祥落马后,百余名大同市民在市委门口放鞭炮、拉横幅、喊口号、唱国歌,这一行为再次被公安机关定义为“非法集会”。大同官方称,3位大同市民在当天被处以行政拘留。10月18日上午,近千名大同市民聚集在和阳门广场,数落丰立祥的不是,希望耿彦波重回大同。当天请愿活动前后,亦有多位大同市民被行政拘留。

  在2013年的这一纸调令后,耿彦波的角色从大同市长变成了太原市长,他的风格似乎也因此改变——从过去的频繁曝光,变得低调、低调再低调。

  任职太原后,耿彦波鲜少再接受媒体访问。这与他在大同期间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2013年六七月间,“耿彦波”在山西省文化厅主办的“山西十大文化符号”评选中,一度力压晋祠、山西大院、晋商、黄河、关公和老陈醋等,受到广泛关注。但澎湃新闻未能查到这一评选的最终结果。

  在今年火爆一时的山西卫视《人说山西好风光》电视竞演节目上,耿彦波没有如很多太原人期望的那样上台亲自推介自己任职的城市。这一节目被外界普遍视为一场山西地级市委书记、市长的真人秀。

  今年6月,走进该节目演播大厅的耿彦波很快被众人包围,有人问好、有人拍照,还有人追着他合影,耿彦波都一一答应。只是面对媒体,他依然低调。“能不上就不上,如果非要上再上。”候场间歇,耿彦波告诉澎湃新闻,太原去年就是山西省旅发大会的主办城市,搞旅游,其他城市也应该共享机遇。

  对于节目,耿彦波坦言只看了一期,就是太原副市长魏民上场的那次。他说节目创意和魏副市长的表现都很好,最后大同赢了,也挺好。

  “挺好”两个字,足以让一些大同人感慨万千。

  6月17日下午,上届旅游大会主办城市——太原市的市长耿彦波,将大会的标志物晋侯鸟尊传递给了现任大同市市长马彦平。

明太原县城复建:耿彦波履新后启动 称非文物造假

  “说我‘造城’,是一种妖魔化的概念”

  未能改变的是这位“造城市长”的决心。在耿彦波履新太原的第一年,太原人曾形容自己的城市到处“开肠剖肚”。

  2013年,总长49.28公里的太原市中环路全线通车,这是太原乃至山西省的第一条城市快速环路。从这一刻起,太原正式告别平面交通,步入立体交通时代。

  2014年,太原实施建设路、长风街、南沙河路快速化改造建设,完成全长21公里阳兴大道快速路建设,缩短了市县连接时空距离。

  2015年,太原改造背街小巷,全线招标开工地铁2号线,并举全市之力推进城中村改造,推动54个城中村改造,47个村基本完成整村拆除,完成总拆迁量的88%,46个村启动安置房建设。

  2016年,耿彦波在太原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完善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路网体系,提高道路通达性和出行便利性。同时高标准推进地铁2号线建设,积极做好1号、3号线前期工作;坚持地上地下一体规划,同步完成解放路快速化改造。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加快建设海绵城市等。

  对“造城市长”的名号,耿彦波2013年9月曾对新华社记者如此辩解:“说我‘造城’,是一种妖魔化的概念,也有说我造城是政绩工程。从改造榆次老城到现在,我一直伴随争议走到今天。但是,我想反过来问,造城有什么错?”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我在整个造城过程中,更多是民生改善的过程。”耿彦波说,“造城要看造什么……能否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一个城市及格与否的标志。”

本文地址:http://kx.cqfzb.com/Zonghe/2016-09/7832.asp,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赏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news | 阅读:2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内容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