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辽宁“最美野长城”被抹平?官方:确实不好看

[日期:2016-09-23] 来源:www.cqfzb.com-  作者: [字体: ]
广告联系电话/微信:15652113111

辽宁“最美野长城”被抹平?官方:确实不好看

修缮工程完成后,摄影师拍摄的小河口长城某段。高锦旭/供图 查看更多组图>>

昨日,一则“最美野长城被抹成水泥地”的消息引发热议。流传于网络的照片显示,有700年历史的国家级文保单位,位于辽宁绥中被誉为“最美野长城”的小河口长城的一段一两公里的城墙与地面被抹平,起伏的墙垛与野性风貌被硬化路面所取代。照片的拍摄者表示,这是文保部门对其进行修缮的结果,公众的关注与质疑随之而来。

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丁辉昨日向新京报记者证实,小河口长城的这段修缮,的确是两年前按照方案进行的,目的是为了抢修保护,整个修缮过程合理合法,工艺没有问题,但也承认“确实修得不好看。”

■ 讲述

“修缮后成了一条硬化路面”

小河口长城位于葫芦岛市绥中县永安堡乡,是辽宁境内的明长城主干线,坐落于险峻的燕山山脉,是辽宁与河北的两省分界线,长约8.9公里,有31座敌楼、18座战台、14座烽火台。

资料显示,小河口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由青砖修建而成,用白灰勾缝,其门窗也都雕刻着精美的花纹。

绥中县永安锥山省级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刘福生,正是被这段野长城吸引而搬到了山脚下。每天都攀爬小河口长城的刘福生在2014年时遇见了这场备受争议的修缮工程,“建筑工人用掺着白灰和沙土的水泥,把城墙和地面抹成了一个水平面,看起来就像大白墙。”

摄影师高锦旭,多年来也一直关注小河口长城,“修复之前,这段长城的断壁残垣和青砖上的青苔,充满了沧桑的风韵。”但是当他再来这里时,发现被砂浆抹平,“现场的施工人员告诉我,来修缮是为了抢修,以防坍塌发生危险,用砂浆抹平,是设计方指示的。”

刘福生说,修缮工程大约进行了3个月,结束后,再次来到长城上,刘福生又吃了一惊,“原本残缺起伏的垛口墙和青砖地面,已经融合到一起,成了一条硬化路面。”

最让他理解不了的是,铺在表面上的这一层特别薄,“用木棍一扎就露了,最薄的地方比指甲还薄。”

■ 追问

1 城墙是否用水泥硬化?

破损严重处需盖一层“保护层”,并不全是用砂浆和水泥抹平

对于网友质疑的“城墙被抹平”,以及刘福生所说的“用水泥硬化”,绥中县文物局方面解释,这些说法并不准确,此次修缮属于抢险工程,雨水大的时候有倒塌风险,整个修缮过程也合理合法,工艺也没有问题,而且使用的材料并不全是砂浆或水泥。

辽宁省文物局局长丁辉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照片中的这段长城,在修缮之前已经严重破损,专家在勘查时发现,其墙体只剩下半截,地面青砖碎裂,沙土裸露,一下大雨就会冲毁,如果再不进行修缮保护,不仅会发生危险,仅剩的半截也会损坏消失。

正是因为这样,文物部门制定了一个抢修方案,“在破损严重的部分上面,盖上一层‘保护层’。”丁辉说,全程8公里的修缮工程中,有的地方是修复,有的地方是加固,而这一段就是保护,大约一两公里,“材料是沙土,这样才能把破损的空隙填上,再加一层‘帽子’固定,并不完全是用砂浆和水泥来抹平。”

他也表示,方案是由专家勘查后制定,并由国家文物局在2014年审批的,“按照方案,这一段是不能按照修复的方式来做的,只能保护性修缮。”

2 明知不好看为何不改?

系专家制定唯一方案,文物修复有规律,不能刚修完就刮掉

丁辉也承认,用这样的方式修完之后,他们就已经发现,这一段从表面上看起来并不理想,“这不是最近媒体报道了我们才意识到的,一年多之前,我们就开始反复勘查,并且想办法去改善了,确实修得不好看,我们也很纠结,因为这是专家制定的唯一的方案。”

既然文物部门已经发现了不足之处,为什么没有马上修改?丁辉说,文物修复是有一定规律,不能刚修完就刮掉,毕竟专家制定的方案,是目前看来最适合的保护方式,而且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来检验修缮效果,以及研究相应问题如何解决,“要按修复程序走。”另外,北方的施工时间有限,只有八、九两个月的时间适宜动工。

3 施工单位资质有问题?

施工单位有甲级资质,工程按方案执行,正制定调整方案

对这段长城的施工手法看起来较粗糙,施工单位是否正规,也是公众质疑的问题之一。丁辉对此回应称,本次修缮工程共分为三段,每一段的施工单位都具备甲级资质,来自沈阳及大连,整个工程也是按照方案来执行的。

对于目前的问题,丁辉表示,这段时间以来,专家已经多次到现场勘查调研,制定更好的调整方案,“现在还有人在现场,但这并不是勘查几次就能制定的,如果专家勘查后认为,目前的办法虽然保护了这段长城,但样子难看,那就来确定改善方案,随后我们会按照批准的方案来重新修缮。但如果没有更好的方案,也只能维持现状。”

■ 解读

长城保护“亟须出台统一标准”

“小河口长城被砂浆抹平绝非孤例”,昨日,著名长城专家、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表示,类似此段长城修缮所有手续合规,结果却破坏了文物风貌的原因,主要是目前全国长城修缮并无统一、可操作的标准。

他介绍,目前长城属于各地分片保护,各地在修缮时的立项、设计、施工等虽然会经过层层审批,但由于地方认识不同,对长城的修缮规划也不一样。

以小河口长城为例,按程序是经过县、市、省逐级上报修缮计划,直至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地方再逐级上报审批修缮方案。

由于修缮方案是由地方邀请机构进行设计,所以就会出现各地最终修缮结果不同的情况。

因此,董耀会认为,长城保护亟须的是出台全国统一的标准,根据土长城、砖长城、石头长城的不同类型,确定长城修缮方案。

同时,要确定设计、施工、监理、管理、自查和他查等流程规范,让设计方、施工方和专家都参与其中,“国家有个标准,修长城的人心里就有了必须遵循的政策和底线”。

董耀会建议,应对过去十年来修缮的长城进行一次梳理和回顾,从而确定目前长城保护的现状和修缮方式。

他认为,应该尊重长城现有风貌,“不是修成过去的样子,也不是修成现代的样子”,而要以现状保护和最小干预为原则,保护长城现在的样子。

同时,所有涉及添加的补砌、修补等措施,都要以长城的安全为目的,且与相邻部位墙体相协调,以此保护长城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现有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赵实 黄颖

本文地址:http://kx.cqfzb.com/Zonghe/2016-09/8698.asp,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赏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2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内容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