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思量再三,杭州的90后小伙子钟韦华终于下定决心,跟自己相伴了20多年的名字告别。
他换掉了那个与众不同的、寓意“光明和美好”的“韦华”字,只为甩掉因这个罕见字产生的麻烦。
因为它,在买菜都可以用“扫一扫”付钱的时代,这个年轻人无法通过各种移动支付所需的实名认证。他无法开通网银,没有支付宝,微信红包抢了也不能用,没法在网上买火车票,连买车、买房都处处受阻……“眼看着自己被这个飞速奔跑的时代甩得越来越远。”
总在证明“我是我”
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钟韦华已经习惯了从小到大在各种场合向不同人反复介绍自己——“韦华”,跟“伟大”的“伟”同音。父母当年翻着《新华字典》给他挑了这个特别的字,希望带来好运,而且鲜有重名。多年后,因为这个字,他却遭遇必须不断向别人证明“我是我”的尴尬。
当年的户籍民警从字库里找到了这个生僻字,并将它印到钟韦华的身份证上。理论上说,这是他独一无二的公民身份的证明。然而,事实远不是这么简单。
他渐渐发现,除了公安部门经手的证件,这个字在其他公共部门的系统里几乎都找不到。在他记忆中,上学时办入学登记、毕业证以及各种准考证,因为电脑打不出这个字,老师会改用手写,有时加盖公章以兹证明。当时,他觉得“是麻烦了一点,但似乎影响不是很大”。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脱纸化”时代的到来,他发现,别人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可自己遇到的障碍越来越多,简直是寸步难行。
参加工作后,他去办理工资存折和银行卡。让他头疼的事情来了。银行一般窗口的柜员办理不了,必须请出当班经理,经过很多很多道手续、填很多很多表格,最终他拿到手的存折上,也并不是他身份证上那两个字。
各个银行的电脑系统均打不出“韦华”字,不同银行会用不同的方式来替代,有的用其他符号,有的写作“WEI3”,表示这个字的汉语拼音是“WEI”,声调念三声。
开户后,他任何一次去银行办理业务,都要花费比常人多出好几倍的时间,“第一步,就是要把经理请出来,帮我证明我就是我。”
“每次去银行,只要我在这个窗口,那么等在我后面的人,一个上午也办不了任何业务。”他苦笑。
每当有人通过邮政系统给他汇钱,因为邮局系统显示不出那个字,他必须要想办法证明自己是收款人,比如请单位开一份证明。
荒诞的是,他可以请直系亲属拿着身份证去代领,却不能自己直接去取,“因为代领人的身份,人家可以查证,而我的身份不能被确认。”
因此,只要可以选择,他就希望对方把钱汇到他的银行账户上,在那账户上,他还不是他,而是“钟(WEI3)”,像科幻小说里的外星人。
“被时代一点点甩脱”
如果仅仅是办事程序复杂、耽误一点时间,他并不愿意改名。“你知道,这毕竟是父辈的祝福。”
然而,这几年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自己一点点被时代甩脱了!”
今天的中国,移动支付成为很多人生活的“标配”。
今年4月,一个“无现金联盟”在杭州成立,联合国环境署和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的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以及首批15家联盟成员,打算一起推动从现金支付到无现金支付。这意味着,“无现金社会”迈出了一步。
生长在中国移动支付摇篮城市的钟韦华,却有苦难言。
为了通过支付宝实名认证,他想了许多办法,比如尝试不同的文字处理软件,更换不同的输入法。有的输入法能在某文字处理软件中通过造字程序打出这个字,却无法存储,一旦复制到其他系统里,也无法显示。
就在他迟迟没能通过实名认证的这段时间里,移动支付成为中国人重要的生活方式。支付宝公布的“全民账单”显示,2016年,4.5亿实名用户使用支付宝,超10亿人次使用“指尖上的公共服务”,90后使用移动支付更是高达91%。
而他被迫留在了那9%里。实名认证的问题同样出现在微信中,他注册了微信账户,却不能使用支付功能,当然也用不了红包。
“你要知道这里是杭州啊!”他身边几乎人人都可以用手机和二维码实现零现金生活。连他单位发奖金都直接打到员工的支付宝账户。每到这时,小钟只能拉着同事到财务部门说明情况,让财务把奖金打到同事账户,然后再请同事取现金给自己。
铁路全面推行网上订票几年来,人们可以方便地在电脑和手机上买到车票,但钟韦华依旧停留在从前那种必须跑到铁路售票窗口排队买票的年代。他的名字,在铁路网上购票系统里无法显示。
他跑了很多次车站,去询问如何网购车票,问题始终无解。
严格来说,钟韦华连自己的手机号都没有。最近几年,工信部全面推行手机实名制,他无法完成实名登记。“等不来实名认证,总不能不用手机吧!”他无奈地说,现在他使用的手机号是用家人的身份证办的。
甚至,他在买车时也费了不少周折,车辆无法落在他“名”下。他去买房,最终是在房管局办了复杂的手续,跟当年办考试证件一样的操作,手写名字再盖章。很多年前他身处校园觉得麻烦不大,长大后才知道,麻烦也是会长大的。
比如,他每月按期缴纳医疗保险,却从没用过,“因为上面不显示我的名字,一旦使用不知道又需要多少证明。”
生病是他不敢想的事情。
他甚至担心,等到自己结婚那天,结婚证上的名字会是汉字还是奇怪的字符呢?
有时,他在一种文字处理软件里打下的这个字,在另一个软件里会显示为问号。他心里也一直有个问号,却不知道该去问哪个“有关部门”: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时代,证明自己是谁,怎么却越来越难?
统一字库到底有多难
一个不小的群体,经历着为“名”所累的难题。另一位名字里含有“韦华”字的受访人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现在技术这么发达,收录整本《新华字典》的汉字占不了多大空间,到底难在哪儿?”
据报道,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主任李灿提交了《关于解决姓名中含有生僻字人员办证难问题的提案》,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统一升级字库。
李灿在他的提案中称,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3亿人口中,名字中有生僻字的超过6000万人次,这类问题涉及的并非极少数人,这还不包括少数民族名字中的分隔符问题。
这位政协委员建议指定机构、指定网站更新汉字总字库,在身份信息核定的初始机关使用统一汉字库,并保证该字库内的字都是通过常用输入法输入,避免需要身份识别的机构无法识别户籍系统录入的信息,实现信息共享。需要核实身份信息的机构,要同步更新字库、升级系统,使各级职能部门电脑字库在规定时间升级并保持一致。
某种程度上,钟韦华是不同部门之间“信息孤岛”的一位难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过去较长时期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严重制约政府效能提升,给企业群众办事创业造成很大不便。去年12月,李克强签批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并明确表示,“信息孤岛要坚决打通,起码政府系统不应再有”。
关于生僻字带来的困扰,搜狗输入法高级总监杨磊表示:“随着数字时代和效率优先的步伐越走越快,各种输入工具只重视多数人利于交流的便利,确实忽略掉了少数生僻字的录入。”
他介绍,汉字中的生僻字有4万多个,且大部分很少使用。在字符编码上,这些汉字需要4字节编码,而微软WINDOWS系统默认仅支持2字节编码的汉字。虽然可以采用自造字的技术支持,但受限于系统自造字的码位限制,仅能加入几千个字,“所以我们会在收集到用户缺字反馈时酌情加入。”
杨磊表示,搜狗输入法收录生僻字的工作一直都在进行,3年前启动“一字千金”活动,向全民征集生僻字、缺字,征集了大概4万多个;两年前的生僻字版本上线,先期上线了6000多个。“未来,我们还会通过各种手段,一方面尽量解决用户在输入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多种活动在社会层面引发大家对生僻字、对汉字文化的关注。”
钟韦华关心的问题在于,明明在公安部门能显示出的名字,为什么换一个部门就显示不出来?
公安部在官方网站回复网民“关于咨询有关身份证等证件上的生僻字问题”时解释,为解决少数公民姓名中使用了生僻汉字、计算机系统无法识别录入的问题,公安机关从2002年开始研究、开发统一的人口信息专用字库和冷僻字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包含3.2万个汉字的人口信息专用汉字字库已在公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使用。新发现的冷僻字,凡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的,统一增补到专用字库中,尽可能满足公民办理户籍和居民身份证的需要。
公安部还提醒说,由于冷僻字不属于国家通用规范汉字,即使公安机关通过专门手段实现了户籍信息的录入等问题,并不表示在其他部门和行业领域能够通行,建议公民在取名时尽量使用通用规范汉字,“避免给自己的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帮生僻字统一“通行证”,2016年5月,公安部会同国家民委、教育部、工信部等14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在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公共服务信息中统一姓名采集应用规范的通知》,要求实现对国家标准编码汉字全覆盖的要求,加快信息系统升级改造。
2016年7月,公安部联合工信部、人社部、住建部、卫计委、人民银行、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部门,推动姓名中含有冷僻字的身份证在各用证部门特别是基层窗口单位全面正常使用。
就在这一系列文件下发的几个月之后,钟韦华还是把名字改了,“我实在是等不起了。”
现在,他叫钟玮。少了那份长辈所希冀的“光明和美好”,他恋恋不舍,家人也不太开心。
对新的“钟玮”来说,麻烦还没有结束。他此前20多年的人生,已经与那个生僻字绑定在一起,留下了无数的记录和证件,不知何时就会冒出来,等着他逐一修改。他只是用新的麻烦替换了旧的麻烦。
本文地址:http://kx.cqfzb.com/GuoNei/2017-05/9744.asp,转载请注明出处。